【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肝癌位居國內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發生率為第四位,其中肝細胞癌為原發性肝癌中最為常見的,其次則為肝內膽管癌;台大醫院新竹分院一般外科主任黃俊傑指出,治療上,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但是否適合切除,仍須評估病患的健康狀況,以及考量腫瘤的位置需要切除多少肝臟、切除後剩餘肝臟的功能是否夠用等因素。
肝炎加肝功能差 無法手術切除肝癌
臨床上,一名40多歲男性,因上腹疼痛就醫檢查,醫師發現有黃疸症狀,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左肝有浸潤性的腫瘤合併肝內膽管擴張,便轉診至醫院,切片後確診為肝內膽管癌。但因病患同時有慢性B型肝炎且肝功能不佳等情況,加上經ICG肝臟灌流功能檢查,也發現肝臟殘餘功能無法負荷左肝切除,因此先採以左肝門靜脈栓塞,再安排化療,並同時開立B肝藥物治療。
罕見合併肝細胞癌及膽管癌 患者術後恢復良好
經兩個月的治療後,再次檢查發現,病患腫瘤無明顯惡化,且肝臟殘餘功能恰好可負荷左肝切除,才順利進行左肝切除合併廣泛淋巴節廓清手術,術後六天患者已順利出院;黃俊傑醫師表示,切除的腫瘤經病理診斷為罕見的合併肝細胞癌及膽管癌,術後病患不需再接受化療,但仍得持續接受追蹤。
透過肝門靜脈栓塞 以助於手術切除
通常肝細胞癌病患無法手術切除時,可考慮射頻燒灼、肝動脈化學栓塞或標靶藥物治療,但膽管癌惡性度更高,一般手術以外的治療恐效果差;黃俊傑醫師表示,若病患腫瘤位置處於單側且適合切除,但礙於肝功能不佳無法直接切除時,可先執行腫瘤側的肝門靜脈栓塞,透過阻斷通往腫瘤側的血流,迫使預定保留的對側肝臟生長,可望使剩餘的肝臟功能再增加四五成,以助於接受手術切除。
有慢性肝炎民眾 應定期接受追蹤
臨床檢查上,可透過參考病人的白蛋白、膽色素、凝血功能等肝硬化相關指數,以及利用ICG做肝臟灌流功能檢查;黃俊傑醫師強調,包括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等都為肝細胞癌的危險因子,發生時通常並無症狀,就連膽管癌,發生在肝內時,同樣也沒有症狀或僅有疼痛或黃疸。因此,若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民眾,除了定期追蹤外,一旦出現黃疸症狀時,就應立即就醫,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