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17歲蔡同學因腦部動靜脈畸形破裂,造成左腦出血性腦中風,導致右側偏癱,出現吞嚥困難及言語失用症等症狀。初期需透過鼻胃管補充養分,經語言治療約一個月,以及家屬和看護積極配合,日前出院時順利拔除鼻胃管,享用最愛的麥當勞。當他對醫療團隊說出謝謝兩字,身旁媽媽感動表示「努力沒有白費」。語言治療師張皖茹指出,中風患者因吞嚥困難而置放鼻胃管,是為了順利餵食藥物、避免營養不良和脫水,只要吞嚥功能恢復就能移除。
語言治療師助復健 舌頭運動增舌部靈活度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徐瑋璟說明,蔡同學日前因腦部動靜脈畸形(先天性腦血管異常病變)破裂,導致出血性腦中風緊急赴醫治療,雖其語言理解能力正常,卻無法正確表達意思,加上吃東西、喝水時會嗆咳,必須倚賴鼻胃管餵食,評估後轉介語言治療師進行復健訓練。
張皖茹語言治療師指出,蔡同學因舌頭靈敏度、活動度及喉頭上抬能力降低,引發吞嚥困難,透過深層咽肌神經刺激療法、舌頭把持運動和用力吞嚥法治療,並搭配吹氣暨強吸運動、構音器官運動練習和嗓音治療後,約半個月即能順利發聲。
她補充,深層咽肌神經刺激療法是使用含冰凍檸檬汁的棉棒,刺激患者的兩側前咽門弓與舌頭特定的部位,來增加吞嚥反射敏銳度、促進舌頭感覺和側移能力;舌頭把持運動則會訓練舌根底部用力收縮;因患者舌根底部後送不足,故透過用力吞嚥法可加強舌後根力量,改善舌根部活動度。
勿擅自餵食泥狀食物 整合照護找回進食能力
張皖茹語言治療師指出,許多家屬眼見吞嚥困難的家人插著鼻胃管,擔心經管進食會營養不良,或覺得吃一點點無妨,忍不住偷餵幾口碎狀或泥狀食物,但此舉易使食物殘渣遺留在口腔中,若一不小心掉入呼吸道,恐造成吸入性肺炎,使症狀更加惡化。
張皖茹語言治療師提醒,吞嚥治療的過程除了患者具備強烈動機外,更需要家屬及看護配合照料,透過成功的整合照護,患者才有機會盡早恢復正常飲食,享受咀嚼與品嚐食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