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化學治療是肺癌不可或缺的一種療法,但患者常因不了解而害怕治療。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林聖皓表示,肺癌患者就算進行標靶或免疫治療,最後仍必須銜接化療,其存活率與生活品質,才能有效改善。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檢查中心主任詹博強呼籲,吸菸或家族史、特定職業暴露等危險族群,應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若異常則可透過氣管鏡超音波進行病理切片,有助後續診斷和治療。
肺癌治療多元 化療無可取代
根據2016年癌症登記報告,肺癌包辦台灣男性、女性癌症死亡率第一名,共奪去9,372條寶貴生命。針對肺癌治療,林聖皓醫師說明,確診腫瘤和期別後,以手術為優先考量,其5年存活率最高;如不能手術,通常癌細胞已遠端轉移,必須依細胞型態分成小細胞癌和非小細胞癌,其中又以非小細胞癌的肺腺癌治療進展最多。
林聖皓醫師進一步解釋,肺腺癌確診後,會再針對腫瘤進行基因檢測,如常見EGFR、ALK等「驅動突變」(Driver mutation),來決定可否使用標靶藥物;而不適用標靶藥物的患者,過去只能進行化學治療,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某些患者也可合併免疫療法。
基因突變患者 對化療反應更好
雖然標靶藥物、免疫治療進步,但林聖皓醫師強調,2000年美國期刊Clinical Lung Cancer研究(ECOG 1594 study),奠定化療對於肺癌治療的基礎。許多標靶治療的患者,待藥物抗藥性出現或反應不佳,最後仍須接受化療。他坦承,不能保證治癒肺癌,「但所有可能治療的藥物都要嘗試,患者的存活期、生活品質才能改善。」如果只單獨使用標靶藥物,較難存活超過2年,且有基因突變的患者,對化療的反應通常更好。
至於一般民眾常擔心副作用,醫師澄清,新一代化療藥物,副作用減少,配合止吐劑等藥物,90%以上患者不會經歷噁心、嘔吐等副作用,治療效果也提升。且施用單一化療藥物時,副作用不見得比標靶藥物高。他舉例,臨床上就有一名90歲患者,身體狀況還良好,也願意接受化療控制病情,治療期間已超過半年,並無顯著副作用。
肺癌高危險族群 低劑量電腦斷層揪病灶
肺癌早期發現,治療效果佳,但該如何早期篩檢?詹博強醫師指出,x光、抽血等檢查,檢出率都不高。而低劑量電腦斷層針對危險族群,可降低20%死亡率,檢查一次約等同10-20張X光片的輻射量,已被推薦為癌篩工具。根據「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共識宣言」:年齡介於55-74歲,抽菸史超過30包/年;有肺癌家族史、特定職業暴露的民眾,可以諮詢醫師,考慮接受肺癌篩檢。
抽菸、基因、空汙、油煙、化學物質暴露都是肺癌危險因子,其中抽菸影響最大。然而不抽菸女性,罹患肺腺癌的機率不比男性低,可能是油煙、空汙等危害。詹博強醫師鼓勵,若經濟許可,婦女朋友可自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
支氣管鏡超音波診斷 採檢肺癌更安全
若不幸發現可疑病灶,需進行病理切片獲取檢體。詹博強醫師指出,肺部屬於海綿狀組織,檢體取得較困難,傳統肺部穿刺有2-3成機率引發出血、氣胸,嚴重甚至會死亡。「但支氣管鏡超音波,可到達肺部深處獲得檢體,並減少穿刺風險。」他強調,檢體量對於肺癌的個人化醫療相當重要,根據支氣管鏡超音波臨床經驗顯示,其檢體量都足夠作後續診斷,且有健保給付。
林聖皓和詹博強兩位醫師呼籲,民眾除避免致癌因子,危險族群應積極篩檢,而癌友更要勇敢接受所有治療,不要輕言放棄。
本內容僅提供相關疾病之醫學及衛教資訊。關於您個人健康狀況或疾病治療方面的問題,建議您應向醫護人員諮詢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