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記者 許洛婕報導】「俟河之清,三十有成」-30年來,臺北市政府監測淡水河口水質及生態變化,並回顧中央及地方政府建設淡水河系污水下水道系統已近50年,堪稱為全國規模最大的污水下水道系統。臺北市政府工務局衛工處於108年9月6日(星期五),舉辦淡水河系污水下水道系統回顧創新及環境監測大數據研討會,邀請臺北市副市長彭振聲、工務局長林志峰、200多位政府及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彼此分享研究及寶貴經驗。
衛工處表示,為改善大臺北都會區環境衛生及淡水河日趨嚴重的污染問題,自民國61年起推動「臺北區衛生下水道綱要計畫」,中央及地方政府展開淡水河系污水下水道系統建設已近50年,投入逾新臺幣1,710億元經費,目前臺北市用戶接管普及率近8成,完成超過2,700公里的污水管網,將大臺北地區民眾每日產生的生活污水收集至衛工處轄管的迪化污水處理廠、內湖污水處理廠及代管的八里污水處理廠處理,最多可處理超過200萬立方公尺的污水,堪稱為全國規模最大的污水下水道系統。
研討會由衛工處長李建賢以「淡水河系污水下水道系統三十有成之回顧與展望」為題,分享歷年工程挑戰及成果,分享全國第一條以潛盾工法建設污水幹管、全國首創以聯絡管方式聯絡二座污水處理廠水量、全國管徑最大的海洋放流管、全國首創都市污泥幹燥系統等,成果不勝玫舉,未來2030年邁向臺北市污水完全處理,可謂為污水下水道系統建設的領頭羊;以及環興公司副總經理羅薪又探討「淡水河系污水下水道系統環境監測大數據分析」成果揭開序幕。另外,包括「海洋研究船高效整合海域調查與分析」、「新世代下水道創新發展」、「污水處理廠建設發展與精進作為」及「河川整治策略與新興污水處理技術」四大主題,收納多篇精彩論文,從政策、技術、環境等不同面向進行交流與探討,內容多元豐富。
臺北市副市長彭振聲說,臺北市政府自76年開始即配合淡水河系污染整治計畫提升用戶接管率,惟早期建築物興建時未做分流配置、不易施工等因素,使得普及率不易提升,透過與居民不斷溝通與宣導,普及率自85年起才有明顯攀升,尤其87年衛工處代管八里污水處理廠正式營運後,河川水質明顯改善,顯示提升用戶接管普及率的提升,有效改善淡水河污染情形。
工務局長林志峰表示,衛工處長期監測淡水河口及出海口海域水質,由監測數據看來,淡水河口水質改善與用戶接管率提升有關,目前臺北市門牌戶數接管普及率為全國最高,已達79.04%以上,末來持續推動污水下水道用戶接管,改善河川水質,讓淡水河流域「水清魚現」,成為民眾休閒遊憩好去處。
更進一步,衛工處邀請國內污水下水道設計實務經驗豐富廠商擺攤展示技術產品及服務,帶領民眾瞭解過去污水下水道建設的努力及豐碩成果,強化產業與學界合作機會。更值得一提的是,研討會最後搭乘藍色公路遊艇,欣賞整治後的淡水河畔夕照,內容精彩絕倫,與會民眾對於北市府整治淡水河之努力給予支持與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