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紅豆阿嬤在內科病房住院時,常覺得心情鬱悶,且容易動怒,甚至認為自己活得好累,出現不想再活下去的念頭,但又擔心身心科醫師至病房會診時,別人看待的眼光,導致遲遲猶豫赴身心科門診治療,所幸經身心科個案管理師定期會談及關懷,與阿嬤建立信任關心,經藥物治療後,阿嬤漸漸恢復以往自信,現在仍持續接受治療。
自殺防治 人人都可當守門人
出現自傷或自殺心態時,背後原因可能涵蓋了精神疾病、心理學、社會經濟、家庭等複雜因素;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朱柏全指出,這時除了靠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型態或積極尋求專業醫師協助,身邊的親友也扮演關鍵角色,尤其發現對方最需要關心時,能適時給予鼓勵且提供資源協助,幫助他們走出陰霾。
練習自我放鬆 遠離負面心態
若發現自己時常出現自傷或自殺心態時,其實可掌握幾個撇步來幫助自己,包括充足睡眠、均衡營養,以及持續的運動,讓自己維持良好的生活型態;朱柏全主任表示,平時也可幫自己多安排休閒生活,並練習透過腹式呼吸等方式自我放鬆,必要時,則應盡快尋求專業的精神科或身心科協助。
多給予關心支持 助當事人走出陰霾
此外,身邊的家人朋友若發現當事人需要協助時,應多陪伴、支持,尤其若當事人感到懊惱憤怒時,則可給予同理傾聽;朱柏全主任強調,家屬與當事人相處上,可把握陪、聽、說三個相處技巧,像是給予生活起居的陪伴,不過度質問或抱怨,並聆聽當事人主動訴說,最後則是不責罵,給予和顏悅色的生活雜談,若情況仍無法控制,最重要仍持續引導當事人接受專業的心理治療。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
張老師專線:1980
生命線專線: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