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一名年約60歲高血壓患者林先生(化名),除腎功能差之外,即使同時服用6種降血壓藥物,在家測量之收縮壓仍常飆高至170~180毫米汞柱,家人十分擔憂。高醫附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蔡維中為林先生進行「高血壓導管治療-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手術隔天即可出院。術後林先生固定回診檢查,血壓改善相當多,在門診測量之收縮壓甚至可以降到110毫米汞柱,可減少高血壓藥物的使用,進一步減輕了病患之用藥困擾。
血壓怎麼量都不準? 「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來幫忙
血壓忽高忽低不穩定,容易併發腦及心血管疾病。蔡維中醫師表示,「夜間高血壓」與「清晨高血壓」患者,分別在夜間及清晨血壓飆高,對健康造成威脅。有些患者看見醫師時容易緊張,每次門診時血壓測量值偏高,回到家卻又回復正常,屬於「白袍症候群」患者;「隱匿型高血壓」患者則正好相反,居家測量時偏高、前往門診量測時又在合理範圍。
針對上述類型的患者,蔡維中醫師建議採用「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可隨時反應出血壓變化。將小型血壓器配戴於患者手臂上,每30~60分鐘自動量測一次,醫師可藉此得知病患24小時的血壓狀態,給予正確的診斷與後續的治療。
用藥不穩血壓難控制 「高血壓導管治療」助24小時控壓
蔡維中醫師指出,對高血壓患者來說,長效型藥物一天服用一次,都可能無法達到24小時完整控壓效果;若是短效藥物則一天需要服用2至3次,除了病患會憂慮吃太多藥有副作用之外,多次的藥物服用更會影響病患服藥的順從性,造成血壓控制更加不穩定。
想要積極有效控壓,蔡維中建議患者可考慮行「高血壓導管治療」。由於腎臟~全身性交感神經過度活躍,乃是高血壓的重要因子之一,若能將其阻斷,能減少交感神經對於腎臟的影響,從而降低全身交感神經活性,達到24小時穩定血壓效果。
高血壓導管治療施作的方式,是在局部麻醉下,從患者鼠蹊部穿刺股動脈置入鞘管,藉由鞘管將導管置入腎臟動脈中,發出射頻能量燒灼,阻斷腎動脈旁的交感神經。不只安全性高、手術傷口小,無顯著併發症及副作用之風險。施作後,可達到超過1年以上的血壓控制,甚至三年之久,平均可協助病患減少使用1至2顆降血壓藥物。
高血壓導管治療 中度高血壓患者也適用
根據早期研究發現 高血壓導管治療適用於頑固型高血壓患者(備註1),在這一族群可看到有相當的療效。而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在近期的數篇研究也都發現,就算非頑固型高血壓(只吃1~3種降壓藥物)的中度高血壓患者,也適用「高血壓導管治療」,能有效控壓。
蔡維中醫師強調,「高血壓導管治療」可維持24小時全天候降壓,減低對降血壓藥物的依賴,對於血壓控制不理想、藥物順從性不高、想減少用藥的患者,是一個合理且值得考慮的治療選項。
備註1: 頑固型高血壓:病患吃了三種降血壓藥物(含利尿劑),門診仍血壓超過160毫米汞柱的患者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56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