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來又傳出有名人因心血管疾病而驟逝,其實要預防心臟血管疾病,關鍵就在於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指出,缺乏規律運動、不健康飲食所引起的三高、吸菸及過量飲酒或肥胖等,都可能埋下心臟病與中風的危險因子,但其實佔八成的心臟病與中風的過早死亡都可預防,不妨從「規律新生活運動」開始做起。
年輕族群外食族多 更應落實健康生活型態
王英偉署長指出,所謂「規律新生活運動」,就是規律運動、規律健康飲食、規律服藥、遠離菸酒等健康常識,就能有效降低罹病風險;尤其隨著生活型態改變,包括平時工作壓力大、少運動、外食族等年輕族群也應特別注意,更應落實健康生活型態,為自己健康把關,愛護自己的心。
飲食低油低糖 減少累積心血管危險因子
根據衛福部107年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4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心血管性疾病,每年造成5.4萬人死亡,但到底該如何落實健康生活型態呢?王英偉署長強調,像是飲食應採以低油、糖、鹽及高纖,且每週最好累積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並戒除不良生活嗜好,像是戒菸、飲酒等,有助於降低心臟病及中風的機率。
中風症狀FAST 定期檢查很重要
心臟學會黃瑞仁理事長呼籲,若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等症狀,就應盡快就醫,恐是心臟病急性發作,而若發現出現臉部(Face)表情不對稱、雙手(Arm)力氣不一樣、或講話(Speech)變得不清楚等任一個中風症狀FAST,則應記下時間點,並立即就醫,以免症狀加劇。
此外,若有三高的民眾則應定期量血壓及血糖,並遵照醫師處方服用且定期回診追蹤,此外,目前國民健康署也提供40到64歲民眾每3年一次健檢,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符合資格者應多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