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急性腎損傷與慢性腎臟病在全球都逐年增加,雖然臨床上已有許多治療可延緩慢性腎臟病惡化,但並無法完全阻止末期腎臟病發生;對於急性腎損傷的治療,除了支持療法以外,目前並無有效的治療,所以研究急性腎損傷進展至慢性腎臟病的機轉進而研發治療的藥物與策略至為重要。
臺大醫院團隊發現,急性腎損傷患者就算腎功能在支持治療下恢復,經過八年的追蹤,有超過八成的患者會惡化成慢性腎臟病或末期腎臟病。目前已證實,腎臟血管周細胞在慢性腎臟病的傷害中,不僅會喪失製造促紅血球生成素與穩定微血管的功能,還會轉分化成促成腎臟結疤的肌纖維母細胞。
動物去甲基化藥物 可阻止慢性腎臟病發生
此次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發現,在急性腎損傷的動物腎臟中,血管周細胞會大量增生與活化,但在腎功能恢復後,約有20%的血管周細胞仍會留存在腎臟中,呈現出容易增生、促進結疤但喪失穩定微血管的功能,造成後續慢性腎臟病的發生,而且若再次發生急性腎損傷會造成更厲害的腎臟傷害。
經由進一步的機轉研究,同時發現血管周細胞的基因體因急性腎損傷引起維持正常功能的基因高度甲基化,這些基因包含Ybx2在內的四個轉錄因子,促使血管周細胞在腎功能恢復後仍繼續保有促進腎臟結疤萎縮與喪失穩定微血管的記憶。
開啟治療新頁 突破性成果登國際知名期刊
腎臟科林水龍醫師、朱宗信醫師與周鈺翔醫師的研究團隊發表突破性成果於國際知名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在這研究的發現之前,學界普遍認為無任何治療可阻止急性腎損傷後發展成慢性腎臟病與末期腎病。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於2020年8月4日刊登此一突破性成果。該期刊的主編與審查者讚賞本研究適時解決了「無方法可治療或防止
急性腎損傷進展成慢性腎臟病」的難題,並「開啟了急性腎損傷進展至慢性腎臟病的研究與治療的新頁」。
因為急性腎損傷的發生標記了未來發生慢性腎臟病的高度風險,期待在後續的臨床試驗中證實「使用去甲基化的藥物抹除表觀遺傳記憶可阻止急性腎損傷進展至慢性腎臟病」,以大幅促進人類健康與減少慢性腎臟病相關的治療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