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人們常以為無家者需要的是經濟協助,殊不知他們最大的難關是健康。社團法人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秘書長李盈姿表示:「其實一個人落入流浪,背後的原因有千百種,但在來到街頭後,人的狀況會變得更加惡劣」。雖然多數無家者有工作,但多半為易被取代的臨時工,當肺炎疫情來勢洶洶,連帶影響工作機會,願意雇用他們的行業大半因疫情停擺,甚至還被汙名化為防疫破口,生活更加艱辛。
人們對於無家可歸的街友,總是認為他們好手好腳的不去工作,在那邊混吃等死,李盈姿表示其實不然,當中大多數都非常願意工作,而無工作的無家者中,有24%左右是無力工作,64%願意嘗試,僅有12%不願意。只是他們很常陷入:因為健康有狀況不能做粗工、長期固定工作,導致收入低沒辦法就醫的惡性循環。像是需要長時間站立的舉牌、發傳單工作,容易導致關節疾病,但他們無力負擔就醫後的復健與健康飲食,長期忽略病痛更成為痼疾。
沒出國機會染疫率低 口罩物資已到位
疫情對於大環境的衝擊,首當其衝的便是這些低收入、工作不穩的無家者,對於還有人攻擊他們恐成為防疫破口,李盈姿說:「他們根本不會出國,是染疫率最低的人。」在疫情剛開始時,芒草心慈善協會便開始準備物資,當時的確不夠,但有健保卡的人都會自己去買口罩,也還好有香港協會跨海支援一箱,讓他們度過難關,後來社會局的物資到位,口罩沒太大問題。
收入受疫情衝擊 健康遙不可及
「他們的紙箱一舖,其實就有1.5公尺的社交安全距離,而且戶外通風。」問題其實是如果當無家者需要居家隔離時,他們沒有家怎麼辦?李盈姿說,他們與社會局研擬對策,庇護所、集中檢疫所,甚至防疫旅館,都能協助。芒草心慈善協會也輔導了10幾位無家者申請紓困,「他們很少有收入或工作證明,要怎麼證明被疫情影響呢?」
因種種問題,無家者無法有較高收入,也存不到錢,無法購買健康食物,飲食不均衡,免疫力也差,健康距離他們似乎很難觸及。協會盡力依照他們的需求,陪他們計畫未來,平均每年可以輔導16位離開街頭,回歸社會租屋居住,也輔導他們就業。今年68歲的飛機先生,流浪十多年,就在芒草心的協助下重新擁有自己的住處,把自己打理得更乾淨、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