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近年來越來越多人追求健康飲食,但究竟該如何吃才是最適當的呢?國民健康署指出,建構肌肉與器官原料的蛋白質,每天都得適量攝取,不僅能幫助修補且建造身體組織,且參與許多免疫、代謝相關酵素的作用,是人體必須的營養素之一,建議民眾可從豆魚蛋肉類攝取到足夠的蛋白質來源。
豆魚蛋肉類不僅提供優質蛋白質,也提供多元營養素。國健署表示,像是黃豆、黑豆作成的豆製品,具有較低的飽和脂肪酸,並富含類大豆異黃酮,具有抗氧化活性,至於海鮮及魚,脂肪低加上含有Omega-3脂肪酸,能減少身體發炎反應,而含有豐富維生素A、B2、鐵等營養素的蛋,則能幫助皮膚及黏膜組織的增生及修復,此外含有高鐵值得紅肉也可適量補充。
國健署進一步解釋,生長發育的學童、孕產婦、長者,甚至是素食者及健身者等族群,都應適量補充蛋白質,只要掌握「豆魚蛋肉一掌心」,約一個手掌心的大小和厚度,就能滿足每一餐的建議量,但若為腎臟病等患者,則應建議專業醫師的建議,注意蛋白質的攝取。
每餐增加食物多樣性 均衡攝取各類食物
此外,除了蛋白質,每一餐也應增加食物多樣性,均衡攝取其他類別的食物,尤其可選擇當季在地食材,不僅營養價值高,也能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建議,民眾不妨掌握「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的均衡飲食口訣,吃足六大類食物,讓自己吃出健康,也對環境永續盡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