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中存在著供需、競爭、風險等要素交互作用,所以金融商品因為衡量的標準出現變化,其「外在價格」會不斷的上下變動,但價值投資者不該被短期外在價格迷惑,眼光應該專注於「內在價值」的獲利能力上。
如果有一位身家百億的企業家,今年又再賺入100億元,他的身家便從原本的100億,成長到200億元;要是可以在人肉市場上競標買賣這位富商的話,當有人出價100億,那你是不是該高喊101億來搶標?這樣還有淨賺99億(成長後身家200億-出價101億)的獲利空間。
再以一家淨值為35元的A公司為例,假設它每年能賺進EPS(每股盈餘,評估一家公司獲利與否的最直觀方式)4元,並發出1.5元股利回饋股東,剩下的2.5元會被當成存款,鎖在保留盈餘當中,如此公司淨值便增加至37.5元(原淨值35元+剩下的2.5元);而隔年一樣賺4元、發1.5元股利,再將剩下的2.5元放入保留盈餘之中,淨值就能成長到40元。
如果當下股價僅在30元的話,那投資人便有賺進10元的獲利空間,換算未來,有機會賺取超過30%的價差幅度。換言之,價值投資的過程是:鑑識內在價值→確認獲利空間→低價逐步買進→靜待價值回歸→高價獲利賣出。
在殖利率不變的情況下,股利越高,股價也會上升。當一家公司決議發出1元股利,若當下股價是20元,經過計算後,我們可以知道殖利率為5%(1÷20)。在公司營運且持續獲利成長的慣性下,假設固定殖利率不變在5%,若明年股利成長到1.5元,股價就應該會躍升到30元(1.5÷5%);以20元買進者,除了有機會賺到1.5元的股利,還能賺到10元的價差,共計11.5元,也就是說,這筆投資有將近57.5%的獲利空間。
就算未來景氣不明,目前股價維持20元,你仍可穩穩拿到公司所發放的股利,且在公司年年都有保留盈餘的情況下,帳面上的淨值會逐年提升。即便我們不管該公司每年是否都能越賺越多,公司在多年穩定營運中所存下來的保留盈餘,都足以供給它每年穩穩發出股利。從價值投資的角度出發,你認為它未來又該值多少錢呢?
回到真實的市場上,獲利變化情況當然不如前面假設般單純,公司會面臨上下游整合、競爭者介入、新產品良率等產業挑戰,營運上也仍須多方考量市場風險。所以價值投資者必須像一位眼光獨到的投資鑑定師,除了找到投資價值空間大的公司,更該深入確認公司穩健營運能力及產品需求競爭力,如此才能降低投資風險,安心抱緊穩穩賺。
投資人的3個老症頭,老牛有良方
當獲利變化情況充滿變數,投資人難免患得患失,患久了就出現一些「老症頭」。本來老症頭是形容那些長年困擾著自己的病痛,不過對於投資人來說,進行投資的時候,也有不少老症頭困擾著自己。我整理了3個常見投資老症頭,你可以檢視一下自己是不是犯了這些投資毛病,並參考我提供的良方解藥。
1.怕買不好。
我在粉專上最常被問到的問題,第一名肯定是「○○○公司好不好」,或者直接一點的「×××能不能買」。大多數的人,總在媒體雜誌上看到充滿好消息的公司而躍躍欲試,卻深怕自己買到不好的公司,甚至在股市中套牢。自己如果缺乏一套標準來衡量公司好壞與否,只能讓外界消息來主導;倘若連這家公司的營運模式都不知道的話,更別說要抱緊了。
良方解藥:觀察公司財報。
說到底,不曉得某家公司到底好不好,根本的原因是,你對這家公司的認識不夠多。若能看懂財務報表,就能觀察公司的營運狀況、獲利情況較前一年好抑或壞,財務體質是否能夠挺過金融海嘯、撐過疫情寒冬。至於要如何衡量公司今年與去年是成長還是衰退?我建議先找到那把度量尺,才能作為評斷一間公司好壞的基準。
2.抱不緊。
當外在環境上下劇烈變化,投資人總是心驚驚,因而抱不緊手上的好公司。以新冠疫情影響而造成股市大跌為例,投資人挺過了股價的急跌修正期、進到股價低檔整理期(按:股價漲跌週期請見第四章),雖說勇於在合適的時機撿便宜買進,但面對幾個月的來回區間上下,再加上新聞持續放送壞消息;當看到隔壁老王怎麼追熱門股爽賺,便開始三心二意,決定賣掉換股操作。這麼做看似跑去追高最後一波漲勢,其實又跳入另一個下跌循環的開始,這時如果又看到原本持有的股票,竟在自己賣出後大漲,真的是捶心肝。
良方解藥:進場前先想好加減碼策略。
切勿隨意換股,尤其是看到別人追熱門股的時候好像賺很多,但要想想熱門股開始下跌的時候,一次也會賠!很!大!
買進一檔個股前就該先想好策略應對,決定好加碼、減碼的時機點,等到符合條件時才能處變不驚。此外,耐心也相當重要,就像「滾石不生苔」這句話,在短期間內一直買進賣出(滾石),是無法賺到大錢的(累積成苔)──頻繁換股絕對不是穩賺的保證。
3.賣太早。
這個老症頭最為常見,投資人常常因此錯過大漲的時機。當你撐過低檔整理階段,迎接而來的通常是股價大幅度上漲,此時帳面上已經由負轉正;不過經常有人在這時心裡開始動搖,猶豫是否該賣了,以免從小賺又變回去倒賠,最好趕快全部賣光光⋯⋯殊不知此時大戶看到有轉機,才開始進場逢低承接,藉著盤勢震盪,大買小賣的讓股價跳起探戈,今天先漲一點,明天再跌回去;等大戶將籌碼都吃夠,再繼續向上飆漲,結果大多數的散戶就這樣錯過讓大戶幫你抬轎的機會,只賺到2%,少賺了後面的18%。
良方解藥:不追求賺10次2%;而是一口氣賺20%!
「小確幸」這個名詞,出自村上春樹的隨筆集《蘭格漢斯島的午後》,意指微小而確實的幸福。在這個動盪的時代,許多人因為擔憂股市會再次面臨蕭條、轉為下跌,所以希望獲利能落袋為安,結果常常賺到了小確幸沒錯,卻錯過後續的大行情。
千萬要記得,若想賺到20%的話,一次賺2%,你得找10次機會,而且10次都要全對才行,從機率來看難度相當高;但一次賺20%,你只要找一次機會就好,而股市中的確不少能讓你賺進20%以上的機會。兩相衡量應該是後者簡單許多吧!再加上一開始的買進成本低,即使遇到上下震盪,你也可以抱緊緊,最後享受大戶外資幫忙抬轎,讓股價飛高高,如此多賺一點,再來尋找下一個20%的好機會。
沒有穩賺標的,但有穩賺祕訣
除了和老症頭有關的問題外,也有不少人喜歡問我有沒有穩賺的標的。老實告訴大家──投資股市的風險不小,所以沒有穩賺的事情;可是,只要選對標的,抱得越久也就賺得越多。
但既然沒有穩賺標的,那要怎麼確定可以穩穩賺呢?我的祕訣就是──避開大賠。若我們將每次進場投資賺錢的結果分成大賺及小賺,賠錢的情況則分成大賠與小賠,以機率的角度來看,大賺或大賠所出現的次數少、發生機率較低;小賺或小賠所出現的次數較為頻繁、發生機率也較高。
我不建議投資人進行當沖(玩短線,買賣在同一天),所以我們先用當沖舉例,說明長期當沖為什麼會虧錢。
以機率的角度來看,小賺小賠屬於常態。當沖需要相當高的專注力,若時常只是小賺小賠,到最後一定會心力交瘁;就算偶爾大賺,但其實也避不開大賠,最後就是進退狼狽,要獲利了結或認賠殺出都很掙扎。最重要的是再加上過高的交易費用,導致最終績效不彰。賺錢時固然沒事,倘若沒有控制好大賠停損的準備,常常黑天鵝一來,就不堪虧損而被迫畢業。
在股市中真正困難的,並非能不能大賺一筆,而是在出現虧損時能全身而退。而我的抱緊投資邏輯是禁得起考驗的,主要偏向長期投資,在挑出好公司的情況下,公司不至於會發生巨額虧損,也不會連續2季以上出現虧損,例如:2017年時光寶科(2301)因為認列一次性商譽與設備資產減損,使得第3季每股稅後虧損1.47元,股價應聲下跌;可是下一季就走回正常的獲利軌道上,股價也回穩整理。
除了需要公司穩健的經營以外,也要有高股利的保護。如光寶科就在隔年(2018年)發出高額的2.92元現金股利,來告訴相信它的投資人,公司的獲利動能仍在。在年年都有高股利的保護且2019年營運回穩下,光寶科的股價不僅重返榮耀,更是扶搖直上,一度衝到50元以上。
倘若你是當沖的玩家,就享受不到高股利的保護,大跌時也就沒有緩衝的空間,虧損的機率相當高。而到時候想要大賺一筆回來,並非跟想像一樣簡單,拚贏的機率很低,等同是送錢給賭場莊家。
當你領悟到大賺小賠這點,就可以知道我為什麼可以穩穩抱得安心、賺得開心。避開了大跌之後,加上掌握好公司,買在便宜的價格,便能提高大賺的機率。若再配上時間帶給我們的複利效果,我們就能享受財富翻倍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