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男網友於於臉書社團《爆廢公社》發文表示,日前到傳統市場買菜時,見到以前暗戀的女經理在擺攤賣菜,讓他表示,「一個堂堂經理,怎麼淪為賣菜阿姨?」文末更以「還真是風水輪流轉,堂堂經理,過了幾年也隕落了」,作為結論。然而其他網友卻認為,「少瞧不起人,很多攤販收入都很可觀」、「賣菜很賺錢耶!我認識一個夜市擺攤賣小吃的,她就有5台汽車了」、「菜市場賣菜比很多科學園區賺的還多」。
這篇文章讓我想起曾經有篇「菜販請不到人!薪水待遇曝光」文章也引起大家對菜販的收入討論。經濟不景氣,現代人找工作越來越難,然而有些行業即使祭出高薪仍聘不到人,日前一名女網友好奇發問,「現在賣菜是不是都沒有年輕人要做了」,並表示好不容易面試到人,結果當天對方放鳥沒來,她也曝光薪水及待遇,,新人底薪35000元起,而且享有勞健保,所以如果你能力很好,一個月5萬以上都不是問題,網友看完驚呼「屌打不少上班族」貼文一出,網友紛紛留言表是,「我這邊賣菜的月薪4萬,一樣請不到人,最大因素可能是太早要起床」、「工作內容佔大因素,感覺年輕人聽到賣菜就怯步」、「賣菜的年輕人比較少,但賣水果的卻很多」。
台灣金融研訓院日前推出台灣首份金融生活調查報告,調查顯示全台竟有高達三成的民眾存款低於5萬,其中完全沒有儲蓄者,比例達16.6%。比較各縣市民眾的儲蓄情況,在澎湖縣有約44.2%的民眾表示自己的儲蓄水位極低,數據冠居全台,排名第二與第三的,則是雲林縣的43.5%與花蓮縣的38.1%。如果以家庭平均收支水準來看,調查結果顯示,有47%的家庭年收入低於80萬元,對照2018年主計總處家庭收支調查結果,每家庭平均支出102.4萬,其中消費支出81.1萬元,呈現入不敷出的狀態,屬於潛在財務脆弱的族群。
根據主計處統計資料顯示,月薪3萬以下的勞動人口中,20到34歲人數是137.9萬,佔了這個薪資區段總人數的45%。在平均月薪2.5萬以下的族群當中,20歲到34歲的人佔四成,最低每月消費支出是20,421元,若住在台北市,平均每月每人需要27,216元的消費支出。
最冷酷的貧窮化世代,在變化劇烈的年代中,徬徨、不安,疲憊地尋找出口的「厭世代」。不僅找工作不容易,找到工作的人,還得面臨起薪大幅降低,工作卻不見得符合期望的困境,高成長的經濟時代已經過去,房價、物價、學費節節高升,不論是年輕人或是中年人面臨空前的衝擊。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重創台灣就業市場,台灣統計部門近日發佈5月失業率,達4.07%,為近八年同月新高,連續四月呈上升走勢,失業人數增至48.6萬人,比去年同月數增加4.94萬人。其中,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有15.4萬人;而20~24歲的台灣年輕人的失業率也高達11.6%,調查顯示,就業者每週工時受疫情影響而減少,因經濟因素導致工時未達到35小時者為45.6萬人,創2019年1月以來新高。
年薪百萬或是賺到人生第一個100萬,一直是上班族的人生第一個夢想,有了這第一桶金,才有信心繼續追尋成家、立業、置產、致富等其他人生大夢,而104人力銀行的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的人希望在30歲以前擁有100萬,但只有不到3成的人做得到,其中超過一半是靠固定薪水省吃儉用存下來的,不過前提是:要有穩定的工作、不太差的薪水,當然,絕對不能有負債!
想要盡快擁有第一桶金,就不能讓自己失業,當景氣大好時,有些積極的上班族覺得工作賺錢太慢,甚至會選擇做個專職投資人,但是任何投資都有風險,尤其是全球走向低成長、低利率的景氣發展趨勢,對於投資本錢及知識都不足的年輕人來說,穩定工作如果還有些微調薪,或是透過每月定期定額投資,可以同時累積資產和賺錢能力,反而是讓你致富的重要推手。
如果22歲大學畢業就開始工作,而且每個月能夠攢下8千元,投入年報酬率5%的投資工具,到了30歲就能擁有100萬,萬一薪資偏低實在存不了8千元,就想辦法開源吧!外包銀行指出,目前約有30萬人尋求兼差工作,主要是計時店員或接案美術設計、軟體程式及文字工作,平均每月可多增加約2萬元收入,但是常見3個人同時爭取一份工作,想多賺錢還是得更努力。
未來是高度競爭的就業時代,每個人除需積極展現企圖心、溝通力、獨立性與學習力等出色的人格特質外,更重要的是不斷投資自己,栽培自己成為各產業、各職務欠缺的優質人才,並有計畫地累積各種工作能力與經驗,如此身價自然水漲船高,到時是事求人而非人求事,不僅百萬可以輕鬆落袋,還能開展成功的人生!
1111人力銀行總經理兼發言人李大華提醒,千萬不要因此不工作,因為不工作無法累積任何的「Credit」(資歷)),畢竟工作所獲得的不僅是薪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