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轉念改變一生,也就逆轉自己的人生!」楊倩琳,人稱 Selena,從小成長環境貧困,是個單親的礦工女兒,由於家境清寒想要學鋼琴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為了賺取學費及生活費,15歲就到印刷廠當女工,但高職同學偶然一句話:「楊倩琳你一定考不上大學」也成為改變她一生的話,她發誓要考取大學,畢業後努力工作,28歲她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飛到英國取得碩士學位,實現出國留學的夢想,今天她是網路公司的策略長,工作、旅行、買房,她可以隨時做自己想做的事,成功翻轉人生。
理財第一步就是養成好習慣,或許大環境不像上一代處處充滿機會,但能不能擺脫「青貧」,方向盤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同樣「厭世代」年輕人,有人拿薪水去買手機、吃喝玩樂,有人卻是先苦後甘,把錢存下來,在這個薪資負成長的年代,Selena以自身經驗提到,學會理財是翻轉命運的唯一機會,想要變有錢先從每天多存100元,她靠著存錢及每年擬定理財目標等好習慣,變身千萬存款一族。
常聽到身旁小資族說:「我每月薪水不到3萬元,扣掉房租、消費等剛好打平,根本沒閒錢投資理財!」其實,怎麼可能沒錢呢?因為大家都把消費擺在投資之前,因過往習慣有錢先買名牌包、買衣服、吃大餐,犒賞自己辛勞工作當藉口,自然就沒錢投資了。
Selena提到,除了會「省錢」,還要會「用錢」,對於年輕人而言,她覺得『6:3:1』法則是很好兼顧風險及理財的規劃,所謂「6:3:1」法則就是,把薪水分成十等份,其中日常生活支出占總收入的六成,三成作為投資自己或投資理財,剩下一成運用在基本保險規劃上;「6:3:1」只是基本法則,如果將來可以省下更多的錢或增加更多的投資收入,就可改為「5:4:1」或是「4:5:1」,當可以存下來的錢越多,佔薪水收入的比例越高,往變錢人的目標又更邁向一大步了。
試著先把每月必要支出、需要支出、可有可無或沒有必要支出的項目列出來,每月領到薪水後,固定拿出一筆錢做投資,並且告訴自己,要用賺到的錢去消費,這樣吃喝玩樂就會盡量減少物慾,也會養成強迫投資的習慣。
糟習慣2: 不懂財經就放棄 每天看娛樂消費新聞
很多年輕人總覺得自己沒錢投資理財,就放棄自我,每天一早進辦公室上網,一定先看娛樂新聞、消費新聞,試著慢慢養成習慣,可從每日財經新聞,進一步追蹤更深入的媒體財經專題報導,或閱讀財經相關書籍,逐步建立投資理財相關知識。
很多人聽到「投資理財」就覺得好難,雖然每個字都認識,但還是有看沒有懂。如果周遭朋友中有善於理財的朋友聚會,因自己不懂就會迴避,建議每月至少跟其中一個熱愛投資理財的朋友碰面交流,有任何理財問題、或看不懂的財經新聞,就請教對方,直接請教朋友,趁機加強自我理財知識。
很多沒有進入投資市場的年輕人聽到投資兩個字,最先擔心的是虧損,於是就怯步,日復一日就跟投資理財越離越遠,錢放著不管,其實投資難免遇到不如預期的結果,只要認真檢討虧損的原因,同時學習教訓,避免下次再犯同樣錯誤。
糟習慣5: 沒有訂出具體理財目標 茫然混日子
理財需要具體目標才有努力動機,不管是存出國旅遊金、醫美、治裝費、或是買屋、換屋計畫,有了具體目標,才能落實為實際行動,並經常檢視達成進度。Selena年輕時就為自己訂下出國留學的夢想目標,估算出國留學約需花費一百萬元之後,便開始執行理財目標:短期理財目標(1年內):先存到10萬元,每年投報率5%,中期理財目標(3年內): 存到人生第一個100萬,每年投報率6%,長期理財目標(20年內):買房子或存到1000萬退休金。
從小就懂得靠自己籌措生活費用,開始打工的Janet,深知一分一毫來之不易,所以她很早就養成儲蓄的習慣,她認為累積本錢很重要,也是投資自己學習資本的基礎,Janet外表光鮮亮麗,還沒結婚前個性很勤儉,對於物質慾望很低,即使當時身價水漲船高,但她仍然如同剛來台灣的時候,不管每個月是賺三萬元還是賺三十萬元,每月開銷依然不自覺控制在一萬元,而存下來的錢,她卻很捨得用來學習和旅行。
糟習慣6:網購湊免運 反而買了很多不必要物品
很多網購族應該大肆搶購一番,往往為了購物網站祭出「滿額免運」的促銷活動而湊免運費,買了很多不需要的物品,反而多花一筆額外開銷,一些,吸引不少消費者為了達到免運門檻,而多選購不是目前急迫需要的物品,導致結帳時多花了超過預期之外的費用。事實上,如果想省運可以找朋友揪團合購,或是選購日常生活用品等消耗品。
糟習慣7:擋不住低價促銷話術誘惑 頻頻出現財務漏洞
網購平台在雙11活動期間創下千萬造訪人次,為攻佔消費者購物車,各商家紛紛祭出下殺優惠折扣,摩拳擦掌準備拿下每一個商機,你是否總是被這種銷售話術「買1送1或是買第2件有打折.....」所吸引,狂下單後宛如剛從夢中甦醒,收到物品後,查找手機載具中的購買明細後,才發現衝動購物下的金錢流失,有很多不必急著購買的商品清單,原以為能夠省錢的購物習慣,卻沒想到會成為財務漏洞,建議在消費前先列購物清單,有助於減少衝動性購物,又能避免金錢浪費。
糟習慣8:把錢都存在銀行定存中
「之前沒有做投資理財的規劃,物欲也很低,錢習慣放銀行定存,享受賺取利息的快感。」前壹電視主播蕭彤雯提到,二十三歲之前她只會單純的銀行定存,完全不懂得利用投資錢滾錢。
銀行定存雖說是較為安全的投資標的,Selen不建議將所有的錢投入,因為匯率和利率是不斷變動的,加上通膨影響,每個月辛苦賺來的錢,不但沒有增加,反而縮水了。
糟習慣9:享受安逸穩定的薪水
大部分的人以工作時間長短決定領多少錢,很多人對於現在工作覺得很安逸,就難有動力去突破、改變,更不會積極提升自我、努力開發其他收入來源。
「以我自己的存款來說,過去十年,薪水成長的速度,比靠投資理財賺錢的速度還要快,尤其投資有風險,所以本業一定要有所成長,才能加快存錢的速度。」東森新聞台主播吳宇舒出社會後,一路靠著工作上的專業能力,獲得老闆肯定,薪水三級跳。她認為,唯有強化專業,才能為自己做好大幅度的加薪計畫,也是另類的投資方法。
糟習慣10:買太多奢侈品 無形中成月光族
凡事都該量力而為,理財也是,如果你的購買行為超過自己的能力範圍,就很難有錢。很多業務開著百萬名車、手掛香奈兒山茶花手錶、拎著Dior包包跑客戶,崴爺提到有句話說:不要太常犒賞現在的自己,要存錢給未來的自己。如果你希望未來的自己感謝現在的自己,記得「花錢要合理」,別把自己慣成「偽公主」、「偽王子」。
你能確保年年加薪嗎?萬一突然來了空降部隊取代你,你負荷得了這樣的生活開銷嗎?當你的開銷持續增加,就很難累積出足夠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