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出席中高齡博覽會致詞時表示,到他卸任時,台北市超過65歲的人口會達到20%,台灣在幾年內,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呼籲要把「65歲退休」的觀念抹去,他更直言:「國家不可能養你20年都不工作」,這是一個事實。
柯文哲表示,日本65歲以上人口仍在上班的超過30%,台北市是6%、全台灣平均是8%,其中鄉下很多80幾歲還在田裡工作的老人佔了65歲以上工作8%很大比例,台灣1993年才7%,預估2025老人占台灣總人口數將達到20%,如果全部都退休,國家將會面臨勞動力不足的狀況。
隨著台灣人口老化趨勢日漸明顯,「退休」已逐漸成為熱門話題,何時開始準備?如何規劃?多數人努力一小段時間就放棄,繼續活在當下。上班族平均工作30至35年,如果60歲退休後,活到80歲,未來的退休生活所依賴的就是目前工作時所累積的積蓄,所以愈早開始進行退休規劃,藉由時間的累積,才能愈早實現人生的夢想。
但退休金該準備多少才夠呢? 專家表示,退休金該準備多少因人而異,就如同你老了想住在什麼樣的地方。一般來說,為所得替代率的七成,把這個金額乘上退休後的餘命,大約就是退休金的基本金額。
依世界銀行定義的理想退休金所得替代率為70%為準,也就是每月薪水在5萬元左右的上班族,要保持好的退休生活品質,每月生活費大約要3萬5,000元才足夠,至於月領10萬元的高薪族,退休生活費也要7萬元才能維持生活水平。
假設扣除房貸之後,夫妻每月基本生活費各需要3萬,兩個人每個月總共需要6萬元,1年就是72萬,這72萬包含了食衣住行等各種費用,65歲退休後假設還有20年餘命,那麼退休金至少要準備1440萬元。
但要提醒的是,退休生活除了基本開銷外,還要考慮醫療、長期照護、居住等需求,因通膨會侵蝕購買力,因此退休金準備最好也能隨著通膨而成長。
一般人談到退休規劃,想到的就是存「老本」,所謂的「老本」就是要有健康的身體及足夠的金錢,再輔以良好的居住環境、互相作陪的老友及老伴,退休生活才能過得悠遊自得。這些退休前該做的準備,有的可以靠投資慢慢把「老本」存起來,有的則要仰賴保險的保障來分擔風險。
至於該如何進行退休規劃呢?不妨先問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有答案後,再擬訂投資計畫,按部就班執行。
Q:準備幾歲退休?
Q:退休時需要多少退休金?
Q:目前已累積多少?
Q:要補足退休金缺口,每月要投入多少金額?
退休金投資不一定要保守,只要及早準備,長期投資,就可有效分散波動風險,在國人壽命延長的趨勢下,即使是退休族,也可將部分資金放在較積極的商品上,例如股票型基金,以增加收益,千萬別臨老退休才發現退休金準備不足,所以不妨趁著年輕及早準備,每個月藉由定時定額長期投資,利用「複利」的魔力,就能將小錢變成大財富。
為了兼顧報酬和風險,建議至少每年檢視一次投資組合,看個人或家庭目標及預算是否改變、各人生週期的需求是否有變動、市場是否出現重大變化、投資報酬是否如預期等,彈性調整投資組合,以確保順利達成退休計畫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