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沒領多少了,還常常被坑!勞退金是由雇主每月提撥工資的最少6%到勞工個人退休金專戶,但很多人不清楚,這邊的「工資」也包含加班費、獎金、津貼.....等除底薪之外的薪資,不論雇主用任何名目列報薪資,都要算在工資總和裡面去申報勞保與提撥勞退金。
勞保局指出,雇主應該按照員工每月的工資總額申報勞保投保薪資及提繳勞退金,每月工資總和的計算標準,必須符合勞動基準法中「工資」的定義,對照「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分級表」及「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工資分級表」規定等級的金額填報。
只要是勞工「因工作而獲得的報酬」,都應該計入「工資」的項目,但每一間公司的薪資結構不同,可能有些差異。有些公司除了底薪外,可能還有加班費、業績獎金、績效獎金、全勤獎金、不休假獎金、伙食津貼、職務津貼…等,無論薪資的名目為何,這些都要計算在內。但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給與的三節禮金,則是不列入工資計算。
如果入職初期的員工還不確定工資是多少,可以先與公司雙方約定薪資,或比照同一工作等級的月薪資總額來申報。現職員工在薪資變動時,可即時反映申報調整;對於每月工資不固定金額的員工,也應該要以最近3個月的平均薪資,去申報調整投保薪資及提繳勞退金。
若公司未依規定確實申報或調整員工的勞(就)保投保薪資及提繳勞退金,會影響勞工請領各項勞(就)保給付的權益,也會牽動未來領取退休金的金額;雇主被發現違法,不僅會因此受罰,還需賠償勞工所受的損失。
雇主每個月提繳的勞退金,是除了勞保年金之外的另一筆退休金流,但單靠勞保、勞退作為退休後生活的依靠,其實遠遠不足。根據調查發現,65歲老人主要的經濟來源,只有31%來自於政府的勞保與勞退給付,另外七成的退休金缺口若未補上,恐怕連維持最低生活標準都相當困難。
想要安心頤養天年,從年輕時就開始準備很重要,除了可以增加勞退自提之外,趁年輕、體況好時,補足醫療險、長照險等保單,轉嫁老年之後的醫療與照護風險,也可以透過投資型保單去累積退休一桶金,不用害怕淪為「下流老人」。
原文來自<好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