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58歲的李先生,7年前確診胰臟癌第四期,轉移至腹腔與肝臟,醫療團隊預估僅有半年存活期,沒想到在積極化療下,為自己爭取了更多與親人的相伴時光。一轉眼就7年,當時唸高中的孩子也已經生兒育女,病情仍受良好控制。
胰臟癌早期難察覺 症狀讓人跑錯科易延誤就醫
台灣胰臟醫學會理事長暨桃園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葉大森表示,胰臟癌好發於50至60歲族群,除非長在胰臟頭部造成黃疸,否則早期難察覺,直至晚期有背痛、上腹痛等症狀,患者也可能求診其他科別而延誤診斷。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暨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長陳立宗指出,國內胰臟癌的診斷死亡率是95%,碰到就是死路一條,但近年來化學治療有所進展及多科團隊治療引入,且多數國內核准的治療方式都獲健保給付,患者面臨治療抉擇時,不須過度憂慮經濟問題。
台北榮民總醫院胰臟癌團隊召集人李重賓教授分析,目前第三期中位存活期可達9個月,第四期達6個月,雖然對比其他癌症數字不夠亮眼,但在深耕胰臟癌治療的醫療人員們眼中,這樣的進展已是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葉大森理事長表示,化療跟開刀是胰臟癌最主要的治療方式,目前國際指引最新治療趨勢是「三明治療法」,意指晚期胰臟癌手術前後都做輔助性化療:先做化療縮小腫瘤再去開刀,再接續化療預防復發,病人的存活率會比純粹做化學治療,或是一開始就開刀來得好。
陳立宗理事長說明,台灣轉移性胰臟癌病人中位存活期約10至12個月,局部晚期患者則可能透過治療延緩復發,將生命延長至一年半甚至兩年。化療能明顯改善癌症症狀,且近年藥物副作用狀況也減少許多,病患的生活品質能夠有相對應的提升,鼓勵患者應積極接受正規治療。
響應世界胰臟癌日,台灣胰臟醫學會與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提醒民眾,目前化學治療在胰臟癌已有相當程度的進展,副作用也愈來愈低,且多數國內核准的治療方式已獲得健保給付,鼓勵病友積極尋求正規治療,以延緩病程進展、延長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