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熱錢持續匯入,加上接近第四季底出口商拋匯實質需求,台幣今(14)日再衝高,來到新高價位 28.142 元,狂飆持續升破 28.2元價位,法人指出,台幣持續墊高趨勢難以扭轉,將等周四台灣央行將召開理監事會議,央行的匯率防線屆時就等央行總裁楊金龍回覆。
美元定存或保單一向是許多投資人喜歡的外幣投資選擇之一,日前有位網友以前買的1.6萬美元(約46萬元新台幣)定存即將到期,但當時買在高點31.3元,他表示,「現在換回來虧死」,詢問「有什麼可以比較好的投資?」
此文一起,立刻引起網友們熱心提供意見,不少人推薦可以買美股,「過去一個月我是新手隨便玩漲了15%」、「開美股戶頭買TSLA」,但也有人提醒,「美股的風險也很高,買的人還是要注意時間點不要聽別人賺錢,時間點很重要」。
除了美股之外,買美元保單也獲得不少人青睞,「躉繳一年期第三年回本」、「躉繳月配息的保單」,甚至也有人推薦海外ETF或基金,「想低風險+追求穩定增長,可以買標普ETF」, 不過,另有人建議不同風險屬性的人,適合投資工具也不同,「保守一點,可以買美元保單(保險存錢兼具);想冒險一點,買美元計價基金;想完全自己控制,用複委託買美股。」
今年以來新台幣升勢驚人,連央行也難以招架,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衝破28.2元價位,續創23年以來新高,讓不少人趁勢撿便宜布局外幣資產,但是任何投資都伴隨一定程度的風險。
因此,對於保守型的民眾來說,現在正是切入美元保單的好時機,利差、匯差兩頭賺,至於穩健或積極型的人則可伺機調整美元計價的基金或美股,儘管報酬較高,相對也要忍受較大程度的風險波動,建議一定要做好風險控管,才不會沒賺到錢,還把本金賠光光。別忘了把錢鎖進美元幣別糖衣裡,卻忽略了到期後匯差損問題,換算下來這樣真的划算嗎?
不免讓筆者回想起十多年前,因保險業務員是好友,在她勸說下心動躉繳投保十年期富貴保本美元幣別保單,因打著期滿除了絕對保本外,還有十年到期保證 28%獲利。
試想,不管投資市場如何劇烈震盪,到期後都會保證不會賠錢,而且還答應在你把錢交給保險公司保管10年保單到期後,除了保本還有利息收益,保障加投資、保本且保息的糖衣誘惑,讓筆者決定當作強迫儲蓄。
還記得當時台幣跟美元之間匯率是34元台幣兌換1 美元,所以當時筆者躉繳台幣為105,399元,以當時淨投資金額=總保費-保費費用-危險保費=105,399-5270(105,399*5%)-危險保費(假設30歲女性為839元)=99,290 元,想像應該期滿除了保本外還有 28%保證獲利,等於應該有27,801元的利息空間吧!
筆者忘了台幣和美元之間的匯率,加上事後才發現買的是保本型連動式債券,但考量解約不划算就罷了。果真筆者癡癡等了十年終於到期了!可以領回 3547.44 美元,以當時台幣兌換美元匯率變成29.5,換算下來筆者可以領回台幣 104,650元。在不考慮保證獲利利息28%情況下,就匯差損來看,苦等寒窯十年還倒賠了749元台幣。
台灣人喜歡儲蓄,早期喜歡買儲蓄型保單當作存錢,因為外幣儲蓄險保單預定利率比台幣高,又有賺匯差的想像空間,因而成為保險公司熱賣商品,但因保單中途解約不划算,為了避免損失,必須要按時繳保費,達到強迫存錢的目的。
以30歲女性,2013年購買10年期、壽險保額10萬美元的保單為例,以當時的匯率價格約29.9,年繳保費約是1萬3040美元,換算保費約為新台幣39萬元;但若以現在的匯價(12/14日匯價1美元兌台幣匯價為28.142)計算,保費要繳36.69萬元台幣,足足差了約2.3萬元。這是因為美元保單繳費及還款,皆是以美元做為支付貨幣,投資人要自行承擔匯率風險。
因此,買美元保單真的有好處嗎?該如何考量?我以自身經驗建議民眾留意兩大因素:
(1) 匯兌風險:保單持有時間通常有6年及10年,中途需要資金以保單借款或保單期滿時,外幣兌換台幣因時間點不同,可能產生匯兌差價風險,因為國際匯率變化難以預測,受益人未來領取保險金時,有可能因美元貶值,導致換匯為台幣時產生損失。
(2)先開外幣帳戶:美元保單因繳費、保險給付均以美元計算,因此民眾若覺得收到保險給付時的匯率不符合期待,也可以先存放在外幣帳戶,等到出現可接受的匯率水位,再換回台幣,或是轉投資跟美元計價的基金、美股ETF等。
最後,我想提醒,不是每項產品都適合每個人,首先要看你的目的是什麼,以及可以承擔的風險有多大,專家提到,保單是長年期契約,僅能靠分批換匯來降低匯率損失的風險,現在想購買美元保單的族群,仍要回歸個人需求面,若只是為了存錢,該思考若到期時匯率有所損失,自己能否承受。美元保單還是適合對美元有實質需求的人購買,例如家中有小孩計畫到美國留學,匯出學費是美元,如此才不會承擔匯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