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早上起床關節僵硬,無法握拳,腫脹疼痛,別以為只是身體老化出問題,很有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63歲的吳女士全身多處關節疼痛腫脹,日常活動舉步艱難,期間曾到骨科、復健科、家醫科及內科求診,都未能得到改善,一度病情惡化得倚賴輪椅行動,讓她身心俱疲。經友人介紹到風濕免疫科就診,才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財團法人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董事長蔡世滋醫師表示,這樣的案例不算少數,台灣約有6萬病人,其中不少因延誤治療或未定時服藥,導致病情加劇、關節嚴重破壞,長期遭受折磨。
晨間僵硬、無法握拳 恐為類風溼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自體免疫疾病,因免疫系統紊亂,關節滑膜發炎增生,破壞關節結構,大多好發於40歲以上民眾,女性較男性高出3倍。早期出現晨間僵硬、無法握拳,或是沒有原因的關節痠痛。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目標以疾病緩解為主,除了類固醇、非類固醇消炎類藥物外,還有傳統疾病修飾抗風濕病藥物(DMARDs)以及新一代的生物製劑及小分子藥物。
6成患者未按時用藥 自行停藥導致病情惡化
根據蔡世滋醫師統計,高達6成的病人未按時用藥,當中58%忘記要天天吃、50%則因用藥不適或擔心導致副作用而自行停藥,甚至還有病人因須經常回診從醫性差,以致病情惡化。蔡醫師指出:「部分病人在使用關節藥物時會有疲倦、嘴破、皮膚或腸胃不適等症狀,都可以和醫師討論調整用藥,千萬不要因害怕副作用而自行停藥,否則可能導致病情惡化、不適的症狀加劇!」
早期治療可改善病程 關節修復有機會
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濕科曹彥博醫師表示,除了傳統疾病修飾抗風濕病藥物(DMARDs)外,一個月施打一次、可阻斷第六介白素(IL-6)作用的生物製劑是目前普遍滿意度較高的治療方式。生物製劑可精確瞄準特定的免疫分子,進而達到抗發炎和調節免疫的效果。且根據曹醫師臨床經驗,越早治療就越有機會修復關節,還可防止關節惡化及腫脹病減緩副作用。對於抗拒每天吞藥的病人來說,可以大幅提升用藥順從度。
近期正值濕冷天氣,不少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症狀加劇,財團法人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董事長蔡世滋醫師提醒病友,掌握RA幸福123,1按時用藥積極治療,2身體不適勇敢和醫生討論,3定期治療及追蹤關節修復有機會,期望大眾並關心身邊的家人健康,提升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