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並不是一個常規性的貨幣調控政策,全世界沒有幾個國家敢這麼運用,因為印製鈔票會造成通膨,美國之所以敢這麼執行,因為美元是世界貨幣。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造成不少經濟損失,很多投資人擔心股市會因此崩盤,然而時至2020年9月,隨著各國疫情越來越嚴重,很多國家的股市反而創新高。而我們運用底層思維,早在2020年4月初就買了滿手股票,提早達成原定2020年的存股目標(原本設定年底時第一金要存到400張,截至2020年11月,我們持有的第一金已提前達標,持有486張)。
怎麼辦到的?來看看我們的底層思維運作過程。先帶讀者回顧一下2008年金融海嘯事件,當時房利美和房地美因為次級房貸的關係,導致後續一連串的金融機構倒閉潮,因而引發全球金融海嘯,造成股市大幅度回檔修正。
之後為了挽救經濟,美國聯準會(Fed)開始實施貨幣量化寬鬆(QE)政策,在此之前沒有一個國家運用大量印製鈔票來調控經濟發展,畢竟早在宋朝時期,就有因為大量印製鈔票造成貨幣貶值的現象,因此Fed過去都是透過升息和降息來調控市場上的資金。
圖/金尉出版提供
那麼,金融海嘯時為什麼要使用量化寬鬆呢?因為Fed想要間接採用大量印製鈔票的方式,拯救面臨倒閉危機的金融機構,如果讓金融機構接連倒閉,可能會引發後續更嚴重的連鎖效應,造成更嚴重的股災,當時雷曼兄弟沒有救到,但至少救到差點倒閉的AIG。
但QE並不是一個常規性的貨幣調控政策,全世界沒有幾個國家敢這麼運用,因為印製鈔票會造成通膨,美國之所以敢這麼執行,因為美元是世界貨幣。試想,台灣外匯存底約有4,800億美元,如果因為Fed大量印製鈔票造成外匯存底貶值,台灣政府會做出什麼反應?世界各國政府呢?當然就是一起印鈔票!
回到這次新冠肺炎,在疫情開始最嚴重的3月,美國Fed就提出「無限QE」的政策,全世界各國股市大約也從那一刻開始持續往上彈升,試想一個狀態,如果有一座島,島上只有1,000個人,也只有1,000元及1,000根法國麵包,合理狀況下每根麵包應該賣1元,但如果島內開始印製鈔票,把原本流通的1,000元資金增加到3,000元,這時一根法國麵包能賣幾元?多數人直覺會回答3元,但答案卻是15元!
因為世界各地都存在資產分配不均和貧富差距的情況,所以其實一開始的1,000元並非平均分配在1,000人的手中,而是可能其中200人握有800元,剩下的800人只握有200元,所以聰明的200名富人會趁著資產(麵包)價格還在1元的時候,用1元大量買進(因為他們知道大量印鈔的後果),因此富人手中會有800根麵包,而當印製的鈔票流通到市面上後,市場上只剩下200根麵包可以買,用流通的3,000元資金計算,一根麵包會漲到15元。
在「無限資金」追尋「有限資產」的狀態下,你說該不該買股票?萬一Fed停止印鈔了呢?不會的,只要疫情越嚴重,Fed就會一直印鈔票,原因很簡單,因為美國人跟台灣民眾消費習慣不一樣,美國人習慣有多少錢、花多少錢,身邊積蓄不多,加上美國醫療制度跟台灣不同,醫療費用十分昂貴,所以會造成以下連鎖效應:疫情越嚴重、失業率越高、民眾收入越低,在沒有錢買醫療器具或口罩預防的情況下,若得病也付不起醫療費用,最後導致疫情更嚴重。
因此Fed只好不斷印製鈔票,你沒看到美國的防疫政策其中一項是,每個人發放1,000美元嗎?就是這個道理!上述只是我們運用底層思維推論出來的結果,或許不見得完全正確,但應該相去不遠。
原文來自金蔚出版孫悟天<存股致勝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