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記者、模特兒、主播的台北市議員鍾沛君4日一早在臉書自爆將要接受肺部手術,她表示,在例行健檢中發現右肺異常增生變化,因為媽媽、阿姨都是因肺腺癌過世,讓年僅36歲的她不敢大意,立即聽從醫生建議開刀。
知名主持人吳淡如1日在臉書發文回憶2020年,談到自己的健康狀況時,她得意地說完全沒有感冒,但一度被診斷出疑似是肺癌前期,後來到台大看診後,醫生告訴她沒事,而她的媽媽4年前是因肺腺癌在睡夢中離世,她在詳細檢查後確認只是一場烏龍。
鍾沛君表示,在她25歲那年,肺腺癌接連帶走媽媽和阿姨,讓她總是下意識地在跟時間賽跑,很多人認為她的生活步調很快、很拚,那是因為家族裡餘生都必須對抗那道看不見卻如影隨形的『終點線』」。
吳淡如表示,自己的母系親人有很多都是得了肺腺癌,有可能是家族的DNA,或者是某些後天環境問題引發,所以她一直特別小心,經常運動增加免疫力,她提到醫生說肺癌的細胞是會休眠的,現在沒有不代表永遠不會。
根據國健署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國內近10年來每年約有13萬人確診癌症,直到108年罹癌人數更是逼近14萬人,加上癌症時鐘再度快轉,平均每4分42秒就有1人罹癌,不僅令人聞之色變也是最要命的健康威脅,已連續38年蟬聯國人10大死因首席,不僅造成健保支出快速增加,龐大的藥費、照護責任也可能在少子化趨勢下,成為下一代的負擔,全民積極防癌是給兒童最好的禮物。
癌症治療技術日新月異,加上標靶藥物的問世,讓癌症病患的存活率逐年上升,連帶影響癌症醫療支出明顯增多,其中健保治療癌症的醫療費用突破千億元大關,再創新高,尤以標靶藥物支出金額高達171.6億元、其次是化療藥物的86.8億元,占了近3成左右。
常見抗癌標靶藥年花費約百萬,平均費用每年約 54 ~216 萬元,癌症新型療法多數得自費螺旋刀療程約 15~35萬元,電腦刀療程約20~26萬元,由於治療癌症的藥物只有少部分是健保給付,絕大多數需自付差額,以常見的標靶藥物來說,健保支出金額高達171.6億元,需由病患自行負擔部分應該相當可觀,對於一般民眾可說是筆天文數字。
其中,肺癌是國人癌症死因第一名,其中肺腺癌是台灣罹患比例最高的肺癌類別,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前副總統蕭萬長、柯文哲太太陳佩琪、藝人寶媽,也都曾罹患肺腺癌;文英阿姨、孫越、鳳飛飛、馬如龍、前法務部長陳定南等人,則是因罹患肺腺癌離世。
除了吸菸、吸入有害物質、油煙、有肺部疾病等致癌因子外,家族遺傳也較為明顯,若三等親內曾有人確診,其罹患肺癌的機率約2%;若一等親有人罹患肺癌,風險會比其他人高出9倍,若加上有抽菸習慣,罹癌風險會飆高到14倍;此外,肺癌遺傳也有明顯的性別傾向,爸爸罹患肺癌,兒子的風險會比女兒更大;如為媽媽確診肺癌,女兒的風險就比男生還要大,因此,鍾佩君跟吳淡如都屬於高危險群。
隨醫療科技進步,癌症已非不治之症,但是卻像慢性病一樣,積極治療的大筆醫藥費、後續觀察的長期照護費,都是無止盡的醫療費用,因此抗癌過程的「食、醫、住、行」都需備妥足夠銀彈。市面上癌症險種類多元,有一次給付型,也有分次給付的傳統型癌症險,民眾到底該怎麼挑才符合需求?
一.一次給付型
一次給付型癌症險是,只要醫師確診罹癌,即可獲得一筆保險給付,有的商品針對這筆保險金,又區分「初次罹患原位癌或低侵襲性癌症」(最早期或定義為第0期的癌症)及「初次罹患癌症」2類,理賠以1次為限,理賠完保單也就無效。
若保戶確診罹患原位癌,保險公司會先給付保額10%~15%的保險金,之後保單仍有效,日後若罹患屬惡性腫瘤的癌症,則再給付一筆保險理賠金。例如友邦人壽癌症險,只要罹患癌症整筆給付,讓療程費用不擔心、安心養病不用愁。另外第2保單年度起罹患「特定癌症」,依診斷確定日所在保單年度給付 50%~60%保險金額;如果在保單有效期間內死亡,會給付身故保險金,且不用扣除已領取的保險金,契約滿期時還活著且保單還有效,保險公司會依照累積已繳保險費給付50%保險金,且不用扣除之前已領取的保險理賠金。
二.分次給付型
癌症險理賠項目主要包括住院日額、出院療養、手術、門診、放射線及化學治療、骨髓移植、乳房重建等,早期的癌症險保單條款針對化學治療是註明理賠注射化療,隨著科技進步出了很多口服的化療藥劑,不過,現在多數市面上的癌症險不再有此限制,民眾在投保前要仔細看清楚理賠項目及相關條款。
儘管因為昂貴的新療法出現,讓一次性給付似乎更讓民眾接受,但還是需評估額度是否足夠,專家建議在經濟能力允許後,可以增加分次給付的傳統型癌症險,可以輔佐轉嫁出院療養收入中斷的風險,保單載明每月提供一筆照護金給罹癌保戶,直到約定次數上限,例如保證給付36個月等。
三.實支實付型
實支實付醫療險必須住院才能有理賠,但由於可支應健保不給付的雜費項目,仍舊不可或缺,在經濟能力許可下,規劃可副本理賠的雙實支作為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