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目的無他就是為了「賺錢」,大家都知道,賺錢最好最輕鬆的方式,就是利用錢幫你賺錢。
做任何事前,都要具備基本認知,股市也是如此。很多投資朋友自認無相關背景(但其實完全不用),最快速便捷的方法就是學習「技術分析」了解股市的樣貌。很多人會買書來看,卻常發現書上講的跟現實好像不一樣,也不好用。投資人通常不會懷疑書的內容,反倒認為自己可能知識還「不夠」,越看越多書,努力上課求知,越讀越上課,卻越來越迷惘。
有些人可能覺得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種「面」,甚至於又去學「基本面」「籌碼面」「總經面」,以為面面俱到但卻無一專精。
在幾番輾轉與深思下,最後我還是選擇「技術面」,因為只有技術面符合邏輯和現實情況。所有的盤外狀況,都是開了盤才會反映在股價上,也只有在交易時段才能有「買賣空補」的技術操作,財經專家、經濟數據、股市老師,在盤中是不會幫我的,一切還是自立自強吧!
很多投資朋友依舊卡在剛剛的問題:「看了很多書,上了很多課,卻不敢進場?」
在我教學的經驗中遇到最常見的兩種類型:
◎初生之犢不畏虎,看到黑影就開槍,還沒搞懂先進場,慘賠收場。
◎一定要等到絕對才出手,最後只是白白浪費時間。
慘痛的賠錢經驗,讓你無法前進
有過虧錢經驗的投資朋友,要想辦法先鼓勵自己。要忘掉過去,斬斷過去,投資本來就是要展望未來。既然如此,又何必讓過往絆著你?不論是方法不對或心態不佳,都要讓自己重新來過。
不論過去是過於自信,人云亦云,被「高還有更高」的貪婪驅使,或是「現在股價是以前半價」的貪小便宜的心態影響,都不可取。
在想買進一檔股票之前,一定要先學習如何正確看懂走勢圖,再從技術分析中,翻譯出未來漲跌的可能性。
操作經驗不足,讓你追求百分百的勝率
許多投資朋友總是想要找到最完整、最安全的技術,要有百分百的把握,才會考慮進場。可能是從前有受傷經驗的投資人再度挑戰股市,或者是出於天性、小心謹慎的投資人,於是常常會一等再等。乍聽之下似乎沒有可議之處,畢竟小心駛得萬年船,但事實上,不論用什麼方法投資都有風險。
市場上掌握時機點最是重要,等到了百分百能「把握」,行情大概也落了一段。這時候追高的恐懼和錯過最佳買點的後悔,不僅讓人卻步,也可能形成惱羞成怒的買進,又重蹈覆轍的犯錯。
「把握」或「勝率」這種抽象的感覺,其實是在動態變化中,逐步增加,或者退卻,操作最重要的是「過程」,至於價格到哪兒是其次。
一檔多頭股票,過程一定有來回震盪的買點,等到走高、創高了才知道這是多頭股票,是不是就已經慢了不少?所以在「過程中的時機點」,有搭上車才是重點。
買了股票搭上車,好比搭上了計程車,如果你不認識路和目的地,就只能被司機載著跑,但沒人知道司機會不會故意繞路(像洗盤震盪),又或者走的方向是南轅北轍(買進卻下跌),最後還要付這冤枉的車費(虧損)。
一個熟練的操作者,必然心中有一張「行情上漲」的地圖,上了車之後要懂得看著窗外的街景和路線,是不是和目的地路線一致。
有,就繼續坐在車上,沒有,就下車。我們不能控制行情司機的路線,但總可以決定要不要下車吧!所以,透過走勢圖現象和技術分析後,選擇「波段」,才是我們真正要上車的旅途。
選擇比努力重要
盲目努力學習所有找得到的技術分析,如:K線酒田戰法、道氏理論、波浪理論、技術指標……希望可以樣樣精通,但往往變成學太多,在不同流派中迷失,「 RSI指標叫我買多,可是這是道氏理論中破前低的空頭……」結果產生衝突不知要如何應用。
選擇性將實用的部分,融入到自身的「操作」其實更重要。學得多是聰明,能化繁為簡才是智慧。市面上許多技術分析的書往往是把完成的圖形結論式告訴你「這裡可買、這裡可賣」,淪為「說明書」,不能引發讀者進一步思考。
「會大漲的股票有六步,一二三四五六」,實際上,拿到股票市場用,只看到二,就以為會走到六,但半路出狀況,卻渾然不知,碰到了變化就不知如何因應。
在金融市場的成敗,最重要的是做出選擇,選擇在轉折介入,選擇在對的行情續抱,在不如預期時退出,並非死抱不賺錢的股票,讓虧損擴大。投資人做出選擇應該建立在邏輯式的思考,而非制式的填鴨。
技術分析應該要學的就是「一環扣一環的轉折流程」,也就是要如何走,才會走到對的行情中。操作必然是在一環的轉折中切入,眼觀流程,走在未知的行情內,只要過程一切符合預期,就越來越有把握,自然就會有獲利!
許多人在場內時時刻刻掛念著「支撐壓力」,因為看過書上這樣寫,讓已發生的過往綁住現在,如果「支撐壓力」的邏輯一直有效,那永遠沒有創新高或空頭的股票了。
所以不論心態上、操作上、技術面上都要選擇往未來走,過去就過去了吧。要樂觀積極進取,才能在這滿滿的寶山中分到一杯羹。想要在股海學會釣魚,就必然要先學會了解釣竿的結構,來先搞懂如何解讀讀走勢圖吧!
原文來自今周刊<<飆股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