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親子溝通從繪本開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復健科語言治療師潘子儀說,親子共讀繪本能夠增進親子關係、強化親子對話,在共讀過程中,建議練習3T原則、善用五個WH問句有助與孩子有更多的互動,一起享受共讀的美好時光。
繪本的優點不只是形式上的閱讀,還能成為幼兒了解日常生活經驗的工具,亦可藉由繪本的故事提升孩子情緒控制及社會互動的能力。透過繪本中的角色,讓孩子融入故事情境中,帶著孩子去了解在不同的情境中,會遇到哪些問題?出現了什麼情緒?以及如何去解決?因此透過繪本孩子能夠獲得許多解決問題的能力並累積不同的經驗。不僅如此,在閱讀的過程中還能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培養美感以及刺激孩子的創造力及想像力。
潘子儀說,親子共讀繪本已被證實是增進親子關係、強化親子對話的好方法,在胎兒五個月大聽覺器官開始發育時,父母便可以開始進行朗讀。隨著孩子出生,在孩子0~3歲腦部快速發育時期,便可以開始讓寶寶接觸故事書及閱讀,每個階段的孩子會有些許不同的共讀技巧,但在共讀的過程中,培養孩子喜歡書,喜歡聽故事,進而開始認識這個世界的事物,開始學習口語表達。
除此之外,繪本共讀還能幫助孩子建立早期讀寫萌發的能力,所謂早期讀寫萌發是指孩子在真正出現讀以及寫的能力之前,需要發展出來的相關能力,像是「如何讀一本書」、「音韻覺識」、「印刷字體和塗鴉的辨識能力」、「文字慣用用法」、「字形的知識」等,都屬於幼兒時期讀寫萌發的範圍。由於對書本的喜愛及閱讀的熟悉,研究發現在孩子日後就學的學習表現會優於同齡孩子,其中又以閱讀理解能力、語文、數學、科學等各領域表現最為明顯。
共讀小技巧 「3T原則」創造豐富語言環境
在共讀的技巧中,除了被廣泛運用的「對話式共讀」外,此次分享給父母一項重要的技巧,是由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丹娜.蘇斯金(Dana Suskind)博士所提出的「3T原則」,只要簡單地練習,父母就能有效地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一起享受共讀繪本的時光。
所謂「3T原則」包括了共情關注(Tune In)、多說一點(Talk More)、輪流說話(Take Turns)。然而此原則不侷限於繪本共讀時,亦可延伸到許多日常生活中,例如:遊戲活動、日常對話、用餐時間等,只要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皆能運用。
第一個T「共情關注」:
家長跟隨孩子正在專注的事物,維持兩人之間在同一個「頻道」,並回應孩子的帶領,擴展延伸相關內容。重要的是家長跟隨孩子的注意,而非要孩子跟隨家長。
第二個T「多說一點」:
這裡指的不光是話語數量,話語的類型與說的方式,才是要點。父母可以多描述自己所做的事、實況報導孩子正在做的事、少用代名詞多用具體的名詞,或是幫助孩子擴展、延伸他們不夠完整的句子,例如:當孩子說「貓咪,魚魚」,家長可以擴展為:「對阿,貓咪在吃魚魚」,如果年紀再大一點的孩子,家長可以擴展為:「貓咪在吃大大的魚」或是「貓咪在吃黑色的魚」等,提供孩子更完整、更豐富的內容。
最後一個T「輪流說話」:
許多父母在陪孩子看繪本時,多數只有「父母讀」給孩子聽,而非「共讀」,孩子因此少了許多練習描述事情或表達的機會。回想小時候老師上課時,老師在台上奮力地一直講,缺乏與學生交流與互動,學生很快進入夢鄉或是分心,鼓勵家長創造機會並邀請孩子參與對話,才能和孩子有更多的互動。參與對話的方式多,善用五個WH問句,像是問孩子:這是甚麼阿?這是誰?在哪裡?怎麼了?甚麼時候?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