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投資時,透過複利的計算,將可以創造驚人的財富累積效果。不過,我要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到了第三人生,你有必要想到二十年後能累積多少財富嗎?
我用兩個不同年齡的人來舉例說明。小陳今年四十歲,有穩定的工作,他以100萬元進行投資,假設每年有10%的報酬率,過了二十年,他六十歲退休時,依複利計算,原先的100萬元就會累積到672萬元。老王現年六十歲,已經退休,他存了600萬元,統統拿來投資,報酬率同樣也是10%,過了二十年,他八十歲的時候,依複利計算,財富將會累積到4036萬元。
我認為小陳當然該追求複利效果,因為這樣做,財富會是原來的六至七倍,而且最重要的是,他還有固定的薪資收入,所以有能力把當年賺來的投資收益再投入,累積複利的成果。
反觀老王,如果像小陳一樣,把當年賺來的投資收益再投入,到了二十年後,將會成長到4036萬元,我相信即使他活到一百歲,也一定不會擔心錢不夠用。不過,他何必等二十年後再來花這四千多萬元?或許他根本就活不到八十歲,屆時就會留太多錢給子女了,這真的有必要嗎?
大家都聽過一個比喻:退休以後能花的錢,就好比一杯水。有些人捨不得喝水,結果過世後水還剩很多,當然就很可惜;有些人喝水不知節制,沒幾年就喝光了,人卻還活著,這樣當然就很可憐。
我相信,絕大多數人的水都不會太大杯,所以都很擔心發生後者那件可憐的事。這時候,一定要透過適當、穩健的投資,讓杯子裡隨時能注入新水,這樣一來,錢不夠用的焦慮感就能相對減輕。然而,你也不該讓水一直源源不絕加入,加到滿出來,你都喝不到,那不就浪費了?
在第三人生,如果把當年賺來的投資收益再投入,不就是讓新水不斷滿出來,結果喝不到嗎?這時,我們再換成小陳的身分思考:他四十歲的時候,杯子還空空的,即使注入新水,也不至於滿出來,所以就不必擔心喝不到。
簡單來說,第二人生喝的水要比新注入的水更少,才能累積得愈來愈多,但第三人生喝的水如果比新注入的水更多,其實也無妨,只要確保一直新水會不斷倒進杯中就好了,重點是「會不斷倒進」這五個字。
不過請注意,通貨膨脹率會讓你原本的那杯水默默、慢慢地蒸發掉。也就是說,從銀行定存利息加進來的水,實在太少了,絕對無法彌補逐漸蒸發的水分,所以那杯水其實根本沒有增加。換句話說,在投資各式金融商品之前,要先確定其利息收入,至少要具備能打敗因通貨膨脹而減損的實質購買力。
上述老王的例子提到,他每年的報酬率是10%,這其實並不容易達成,但只要認命一點,一年只以賺5%為目標,就相對容易;一旦想賺更多,反而會連5%都賺不到,甚至還可能倒賠,也就是不小心打翻杯子,讓水灑出去,這絕對是第三人生的投資大忌。
只想賺5%,為何容易達成?因為你只想賺股息,不妄想賺價差,而目前台股中每年股息殖利率超過5%的股票非常多。想賺的比5%還多,就一定要從賺價差來取得,但這樣反而很容易賠錢。
老王的投資本金為600萬元,每年賺5%,也就是每年賺30萬元,夠不夠第三人生花用呢?這要問老王才知道了。如果換作是你,夠嗎?此外,萬一生活上有急用呢?萬一發生股災呢?發生這兩件事,就像是水不小心灑出去了,如何預防呢?
我建議讓第三人生安心的財務條件,具體來說,就是要備有未來一年生活費二十二倍的錢。以老王為例,他需要的應該是660萬元,然後拿其中的600萬元,找到每年確定可賺5%的標的,賺進30萬元,剩下的60萬元則用來支應生活急用,或股災來臨時不進場的生活花費。
這項財務條件,還必須要配合兩個前提,就是已經買了足夠的保險,以及擁有自住的房子,且繳清貸款。如果沒有這兩個前提,你所需要的錢就不會只有二十二倍,也就會離安定的第三人生愈來愈遠。
如果已經具備這些條件,而且第三人生每年都「有賺錢」,認為自己「不窮」,當然就能「開心花錢」。因此別再算複利了!
本文出自今周刊出版施昇輝<不窮、不病、不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