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去年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日前在「Dcard」理財板發表「儲蓄險有必要買嗎?」一文指出,他去年剛畢業,有份月薪32K的正職工作,存款約有20萬元是以前打工存下來,身上沒有學帶及任何貸款,也沒辦過信用卡,近來有位很熟的朋友剛做保險沒幾個月,年前幫他進行保單健診後,發現保障還算足夠,知道他想學習投資之後,就推薦他買儲蓄險當作投資入門。
保險業務員朋友幫他規劃一年存2萬的方案,年利率約3%多,要存滿六年才能領回,到時後約可領到8千元的利息,原PO認為這個概念可以強迫儲蓄也蠻有道理,因此詢問網友們意見對於儲蓄險這個選向如何,因感覺現在很少人在買儲蓄險,他想請網友題工是否有更好的選項?此文立刻引起大家正反不同論點。
說到要存錢,第一個想法往往是銀行的活存、定存,目前1年期銀行定存利率大約1.09%左右,想要在低利時代讓錢滾錢,很多人可能覺得存錢速度太慢,那風險相對低、報酬穩定的儲蓄險,可能是一個選擇,不過,決定買儲蓄險之前,建議先瞭解其中風險及眉角,避免沒存到錢,還賠了本金。
盲點一:不可佔收入比超過20%
很多人總是想藉由儲蓄險來強迫自己存錢,目前坊間推出的儲蓄險,有6年期、10年期或20年期等,保戶如果不是選擇躉繳(即一次繳清),那每年甚至每半年、每季或每月都必須要繳費,優點有強迫儲蓄,但若購買長年期的儲蓄險,期間內若要提早動用到這筆資金,中途解約本金反而會有損失。
建議如果要規劃長年期儲蓄險,最多不要超過收入佔比的20%,可以透過資產配置比例原則,考慮其他相對穩健的理財工具,例如定期定額的基金,ETF或績優存股都是不錯的選擇,重點是資產配置及長期投資的原則。
盲點二:提早解約,拿不回所有本金
很多人經濟狀況不錯時就會買很多高額及長年期儲蓄險,一旦面臨暫時繳不出保費,就會興起解約的念頭,若只是暫時繳不出來,可以試算保單借款利息,和解約損失做比較,若利息會比解約金損失少一點,可以用保單借款來解決短期資金的問題。所謂保單借款,通常繳越久的保單,或是繳越多錢的保單,就能借到越多錢,目前保單借款年利率大致是在 2%~6.9% 之間,又會依保單的類別來區分不同的利率算法,保單貸款能借多少錢,就要看你的保單保價金有多少。
如果部分解約,保險的保障也會沒了,可能讓個人或家庭經濟生活,處於不確定的狀況,且解約只能領回解約金,將損失以往所繳的保險費,已繳保險費不能全部退還,而解約年期愈早,所能領回的解約金對已繳納保險費的比例也愈低。
當然繳不出保費,也有另一個減額繳清的方式可以選擇,就要看當時的經濟狀況來評估。
盲點三:買儲蓄險如同定存單
很多人把買儲蓄險當做定存概念,要避免繳不出保費的風險,可用銀行定存的概念,將錢分散買幾張䠢繳儲蓄險保單,很像銀行零存整付定存就一次存進一筆本金,例如100萬元,約定存三年,在這三年內,都不能提領本金,也不能領利息,銀行會把每個月產生的利息,都併入本金,儲蓄險也可用這種概念去執行,如果100萬元,可以買幾張依照年期不同或躉繳型儲蓄險保單。若真要用錢,可以分批先解約已到期的保單比較不會損失。
可是要留意,儲蓄險並不是定存,可以隨時領回,失去的只是利息。當突然繳不出保費,或急需用錢而提早解約,之前投入的本金並不能全數拿回,甚至有些商品可能到繳費期滿,也只會剛好接近繳納的本金。以郵局的6年期還本終身保險為例,如果在前5年之間解約,只能拿回84%至89%之間的本金。
因此,放進儲蓄險的資金,一定要是繳費期間內沒有特別用途,或確保自己未來繳費期間,都可以固定留下一筆錢。另外,繳費年期也應該慎選,否則年期過長,不確定性也會跟著提高,增加存不到錢的風險。
很多人總會納悶:儲蓄險利率真的比定存好嗎?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了解常常在保險DM上看到的利率,其實坊間保險業務員銷售話術所說的利率,大都指預定利率或宣告利率,而非保單的「年複利報酬率」(IRR),購買儲蓄險主要是比較年複利報酬率,預定利率並非保戶未來實際拿到的報酬率,而是保險公司扣除保險成本、行政費用之後,預計獲得的報酬率,大部分民眾高估了儲蓄險的實際報酬率。
當保戶繳交保費後,必須先扣除必要成本(如管理費、業務員佣金等),剩餘的錢才是保單價值金,也就是未來保戶到期或中途解約的錢,是以真正的「預定利率」去複利增值。想知道儲蓄險實際的報酬率,應要使用 IRR(內部報酬率)計算,網路有很多方便的計算機,只要輸入儲蓄險年期、年繳保費、領回時間以及期滿領回金額(或每年還本金額),就能得出IRR,這時候可再跟其他基金或零股等進行比較報酬率,判斷要選擇哪項投資工具。
但是目前新台幣計價的儲蓄型保單IRR其實不到2%,與銀行定存利率相差不多,,目前坊間儲蓄險保單,有身故保險的保額及保單價值準備金,身故保險金減去保單價值準備金中間的差額就是淨危險保額,淨危險保額越高,代表保障成分越高,如此保障部分的保單成本較高,對於預期要獲得高投報率的保戶是很難的,這幾年推出的保單幾乎都是淨危險保額很少的儲蓄險,繳交的保費跟到期領回的金額比例幾乎是1:1。
盲點五:瞭解自己資金需求及理財目的
保險的重要功用之一是轉嫁風險,但如果投保的是儲蓄險,應注意儲蓄險著重於存錢,而不是保障。所以投保儲蓄險之前,應先檢視自己的保障是否足夠,不夠的話這筆預算建議優先補足,否則真正發生意外、疾病時,儲蓄險難以形成保護網,無法提供足夠的保障。以30歲男性為例,保額100萬元的一般終身壽險,年繳保費約3萬初頭元,但若以相同保費投保儲蓄險,保額可能連20萬元都沒有。
買儲蓄險應該先了解自己的資金需求以及投資目的,首先,例如這筆資金預計放多久?何時會用到這筆錢?是閒錢或是另有將來的用途?再者,這筆資金的理財目的是為了什麼?常會聽到業務員或理財專員提到比定存好的商品,又可以有壽險的保障的儲蓄險,市場上以利變型終身壽險為主,又可分為還本型和增額型,隨著年期的不同,例如躉繳〈一次繳清〉、2年期、3年期、6年期、10年期、20年期等儲蓄型保單,建議理財規劃以「先保障,後儲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