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總是聽長輩說:「錢不要亂花、省著點用,多餘的錢可存到銀行,賺取利息錢。」早期年代對於民眾而言,存款戶到銀行存錢可以領取利息,而同樣的,商業銀行也能將資金存入各國央行並領取利息。
但隨著金融趨勢瞬息萬變,現在有些國家即使民眾將錢存入銀行,存款不但不會有利息,銀行反而會向客戶收取利息,主要就是因實施負利率政策。舉例來說,存入100元,假設利率為負1%,到了明年存款不但不會增加,反而會減少只剩99元。
各國央行之所以會祭出這麼不合常理的政策,主要是希望透過負利率,提升銀行借貸的動機及降低民眾儲蓄意願,進而刺激消費,這也反映出低通膨的壓力正席捲全球。在負利率政策下首當其衝的就是銀行業,回顧日本央行在執行20多年寬鬆貨幣政策之後,眼見經濟還是未有起色,在2016年1月29日史上頭一遭宣布實施負利率。
歐洲央行帶著德國、法國、荷蘭歐元區等19國也在2014年6月將歐洲央行存款機制利率(下限)調至-0.1%,正式步入負利率,事實上,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景氣放緩、通縮風險升高,瑞典、丹麥、歐元區、瑞士、日本,以及匈牙利央行紛紛將主要政策利率降至負值,正式揭開全球負利率的序幕,整個歐洲大陸有超過半數版圖淪陷在負利率漩渦中。
當全球GDP生產毛額有1/4都陷於負利率環境,就連美國聯準會也開始準備實施,究竟負利率政策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面對負利率迎面而來的空襲警報,資金又該往哪兒擺好?全球利率陸續來到負值,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越來越高,面對震盪的市場,想累積儲存退休金又該用運用哪些方法?對於已經退休的族群又會產生哪些影響呢?勞保、軍公教保險等公共年金不定時傳出破產消息,根據調查顯示,近6成的台灣人對退休金不足,深感焦慮。究竟,個人理財該如何逃離負利率流沙?
從全球退休保障機制三大支柱來看,第一支柱是社會福利保障,第二支柱的退休金確定提撥制的職業退休金和第三支柱的自行投資的個人保障部分,政府、企業與個人對於足夠的退休金準備都責無旁貸,不過,第二與第三支柱牽涉到個人投資選擇和對退休金準備的認知,民眾如何強化自動提撥或提撥率自動升級,以提高個人自提的參與率也很重要。
許多民眾將投資目標放在儲存退休金準備上,但卻忽略了以長期的眼光投資,或將足夠的比重配置於高成長的資產上;最後在產品設計上則要以簡單易懂與投資結果導向為退休目標,另外,建立長期有紀律投資的正確概念,才能享有複利效應。
事實上,任何族群的投資理財規劃與所有資產的風險報酬特性,以及每個人所得收入的變化有相當密切的關係。許多專家都提到,不要把雞蛋全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是人人都知道風險分散的道理,投資也是一樣的態度,風險分散也許未必能有最高的獲利,然而在投資人可以承受的風險範圍內,產生的投資報酬,就是多元化資產配置的目的。
因此,面對這樣的狀況,四、五十歲,即將再十年、二十年後退休的壯年族群,甚至是目前已經退休的族群,面對負利率時代來臨,要如何選擇適當的理財規劃,進而擁有老有所終的生活,提前規劃退休後所需要的生活費更顯重要。
針對四、五十歲的中壯年族群,這族群的子女有的在10幾歲左右,家庭工作負擔重,應注意的順位為健康→保障→投資理財,在規劃方面,也可以分成兩方面來探討:一是針對風險管理,另一個則是針對退休金。
理財方法:收入-必要支出(包括生活必要費、房貸等理性負債)=儲蓄金額;儲蓄金額=實支實付、日額給付醫療險以及按月定期定額或單筆投資,子女在10幾歲左右的中壯年族群們,面對薪資不增、物價指數升高,對於教養、教育與家庭支出的壓力,每月負擔更覺加重,但此時保障更不能減少。在工作能力最佳時,更要依據每個人的狀況訂出儲蓄金額,進行未來孩子教育基金的儲備理財計畫。
在風險管理的部份,由於這族群是所謂的「三明治族群」,除了要扶養上一代,更肩負教養下一代的責任,所以常會忽略自身的風險規劃。因他們大都是家中主要經濟來源,所以一但有風險發生時,影響的是整個家庭,因此,在風險規劃方面,建議要購買足夠的保障,醫療險、防癌險、意外險是現代人必備的。
在投資方面,因為距離退休尚有一段時間,所以建議可以用基金搭配股票的方式來做投資。投資的比重可視個人的風險承受度來調整。引用邱顯比教授的簡易算法:100-年齡=風險性資產的投資比例。例如現在45歲,則放在積極型投資工具(例如股票)的比重,可以有55%(100-45=55);而至少有45% 應選擇較穩建保守的固定收益商品上(例如債券、優利定存)。
至於已退休的銀髮族,孩子逐漸獨立、進入成年期,應注意的順位為老年醫療保障→健康維護→投資理財,在規劃方面則以資產保全為主要考量,如何不讓退休金縮水,且能妥善運用,最好也能有成長的空間是最重要的。
理財方法:收入-必要支出(包括必要生活費、基本保險費、房貸等理性負債)=儲蓄金額;儲蓄金額=退休醫療險(加強型醫療險以及按月定期定額或單筆投資)
在風險管理方面,應著重在意外險、意外醫療、醫療險、防癌險。目前坊間有很多關於銀髮族的這些保單,大部分都著重在意外及意外醫療上面,通常超過60歲之後,很多保單在投保時都會有一些限制及規定,這個是要提醒銀髮族在購買之前一定要先行了解,不要只看廣告,等到需要理賠時才發現是不給付項目或是根本沒有投保到的內容。
保障部份,建議若年輕時沒有購買壽險的人,可以定期險來架構此時的保障,因為年齡增長,一般壽險的保費是很高的,而定期險的費率會相對便宜。當然也有儲蓄型的保單,反而年齡愈大保費會比年紀輕的便宜一些,建議民眾可視自身的需求來做選擇。
在投資方面,已退休的銀髮族,若是依次領的退休金(例如勞保老年幾付、公司退休金等),則以保本為主,應以固定收益型商品或定存為佳。但若是有月退俸的,當然就可以將一部分放在較積極的投資工具上。若投資股票,建議以績優股為宜,很多大型績優股(例如:台積電、台塑三寶、中鋼等),每年的配股配息或現金股利發放,都比銀行定存好很多,相對風險性比某種產業股或中小型股來說還要小,也是不錯的選擇。若是有不動產的,應提前考慮稅賦的問題,也可在此時一併規劃。
長期以來,很多民眾都缺乏正確的退休理財觀,因此,很多人已經邁入了準退休期,或是離退休還很久遠,卻還是沒有足夠的退休準備,在極端保守與冒險的族群中,銀髮族尋找理財方法的第一個課程應是認識「風險與報酬」,例如過度保守就犯了投資不足的風險,只要慎選投資工具,要讓小錢累積成財富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