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在近幾年越來越夯,許多媒體都開始紛紛報導其相關的應用,就算想開始鑽研,但打開網頁,「冷錢包」、「出入金」,許多專有名詞讓您開始頭痛了嗎?
沒關係,跟著幣託來從單字詞彙開始理解,一句話簡單解釋,相信以後閱讀各種文章一定會更好理解,讓您輕鬆進入幣圈,即使遇到相關詐騙話術也能輕鬆破解!如果想更深入地研究的話,也可以利用這些關鍵字進行搜尋,探索更多新世界!
點擊下圖,資深財經媒體人股怪教授謝晨彥帶你入門 從無到有學會投資比特幣
小秘訣:善用鍵盤上的快捷鍵Ctrl+F (Command+F)來尋找關鍵字,可以更快找到需要的資訊喔!
初級班:
- 比特幣(Bitcoin, BTC):歷史上第一個區塊鏈與加密貨幣,2008年由中本聰在其論文中提出,2009年誕生第一個比特幣。
- 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比特幣發明者,於2008年發表的論文中提出區塊鏈及比特幣的概念,真實身份未知,自稱是日裔美國人。
- 區塊鏈(Blockchain):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可記錄交易歷史紀錄,擁有去中心化、匿名性、不可篡改性等特質,除了加密貨幣之外,未來有望應用於其他產業,如物流業、醫療業等。
- 虛擬貨幣(Virtual currency):於虛擬空間中可使用的貨幣,如遊戲點數、遊戲金幣等,加密貨幣屬於虛擬貨幣其中一個子類別。
- 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屬於虛擬貨幣其中一個子類別,基於區塊鏈技術而產生。相較其他電子貨幣可無限複製、無限生產,加密貨幣則可透過智慧型合約限制發行數量,確保加密貨幣價值與防偽安全性。
- 加密貨幣錢包(Cryptocurrency wallet):存放加密貨幣的私鑰、公鑰、地址等資訊之數位錢包,可以證明加密貨幣的所有權。BitoEX幣託錢包即為台灣第一家開發專業安全之加密貨幣錢包,最早提供新台幣買加密貨幣服務。
- 加密貨幣交易所(Cryptocurrency exchange):使用者可以在此平台進行加密貨幣與其他資產之交易,BitoPro幣託交易所即為國際級新台幣加密貨幣交易所,提供類似台股下單撮合服務。
- 加值(Deposit):又可稱為「入金」,將法定貨幣或加密貨幣加值到交易銀行帳號或個人在交易所的熱錢包。
- 提領(Withdrawal):又可稱為「出金」、「提現」,將加密貨幣轉移出某錢包的行為。
- 挖礦(Mining):利用電腦程式認證每筆交易並獲取加密貨幣的行為,進行驗證者又被稱為「礦工」。
中級班:
- 幣託幣(BITO Coin):是由國際級新台幣加密貨幣交易所 BitoPro 推出的平台幣,用戶可以利用幣託幣折抵交易手續費、BitoDebt手續費,享有BitoPro VIP等級與手續費優惠、加密債權BitoDebt手續費減半優惠、BitoDebt高年化報酬鎖幣認購權等權利。
- 穩定幣(Stable coins):價值較為穩定的加密貨幣,透過與法定貨幣掛鉤、演算法控管等方式維持貨幣價值的穩定。
- 冷錢包(Cold wallet):加密貨幣錢包的其中一個子類別,代表與網路沒有連線的離線錢包,安全性較高,進行資產轉移時才連上網路。相較於熱錢包隨時連線、資產可即時移轉,冷錢包需移轉至用戶在交易所的熱錢包後,才能進行下單交易。幣託為用戶的熱、冷錢包均投保,享有保險保障。
- 熱錢包(Hot wallet):加密貨幣錢包的其中一個子類別,代表與網路有連線的線上錢包,便於交易,但安全性較低。幣託為用戶的熱、冷錢包均投保,享有保險保障。
- 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 DeFi):運用區塊鏈技術及開源程式碼,讓金融服務可以在沒有中心化機構之下運作之架構。
- 以太坊(Ethereum):2015年由Vitalik Buterin所創建的公有區塊鏈,使用者可以在此區塊鏈上建立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式,以及ETH、ERC20幣種資產的移轉。
- 以太幣(ETH):以太坊區塊鏈上的加密貨幣,用來支付交易手續費及運算服務。
- 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 NFT):屬於加密貨幣其中一個子類別,此類型貨幣的每一顆代幣都是獨一無二的,具有唯一性,且無法被分割成更小的單位,可用於證明所有權的功用,例如:一顆NFT可以代表一幅藝術品,或汽車所有權證明等。
- 智慧型合約(Smart contract):又可稱為「智能合約」,將合約以程式碼的方式編寫,故條件一被滿足便自動執行,且公開透明、可被強制執行。
- 幣託債權認購平台(BitoDebt):2019年全台首創加密貨幣債權服務,提供最高18%年化報酬穩定資產配置理財工具,提供低風險、穩定獲利理財致富新管道。
高級班:
- 搬磚(Arbitrage):投資者利用兩邊利息或匯率的價差套利,進而獲取利益的投資行為
- 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數位版本的法定貨幣,將目前流通的現金數位化的概念,各國央行正在研究中,預期未來將有進一步的發展。
- 加密貨幣銷毀(Coin burn):一種永久銷毀加密貨幣的方法,以控制加密貨幣供給量。
- 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 ICO):為區塊鏈相關團隊為了新產品、服務募資的方法之一,與現有股權發行的IPO概念類似。
- 私鑰(Private key):一組由電腦產生的亂數,代表著錢包裡面資產的所有權,擁有私鑰等於擁有資產的使用權,故切勿外流。
- 公鑰(Public key):一組由電腦產生的亂數,代表著接受資產的地址,可公開於網路上,讓其他使用者轉帳加密貨幣到此錢包。
- 工作量證明(Proof-of-work, PoW):為一種共識機制,透過電腦運算能力解出複雜的數學問題來驗證交易,先解出數學問題的礦工可以獲得虛擬貨幣獎勵,礦工可以此向鏈上添加新的區塊。
- 權益證明(Proof-of-stake, PoS):2011年被提出的一種共識機制,以解決工作量證明所產生的能源消耗過多的問題,透過持有的貨幣數量來決定礦工能否成為區塊驗證者,持有貨幣量越多,越有可能被選為區塊驗證者並獲得挖礦獎勵。
- 51%攻擊(51% attack):攻擊區塊鏈的手段之一,攻擊者掌握了社群中51%的演算能力或代幣,擁有最終決定權,故可以任意篡改交易紀錄。
- 區塊鏈分叉(Blockchain Forks):由於礦工們未達成共識所產生的問題,區塊鏈會分叉成不同版本,往下又可細分為永久性的「硬分叉」跟暫時性的「軟分叉」。
市場上產品相關:
- 掛單深度:目前市場上委託買賣的數量,掛單數量越多,代表交易深度越深、越能滿足更多交易需求。
- 幣幣交易:虛擬貨幣之間的交易,交易所提供幣幣之間的搓合買賣服務,價格由市場決定。
- 法幣交易:法幣與虛擬貨幣之間的兌換,幣託即提供新台幣與虛擬貨幣之間的兌換。
- 區塊確認數:因區塊網路易產生不同步,因此藉區塊確認數達成區塊帳本一致性。如比特幣為六個區塊,未達六個前該交易會呈現等待中的未完成狀態。
- 萊特幣(Litecoin, LTC):2011年推出的一種加密貨幣,與比特幣在技術上有類似的原理,但跟比特幣相比,可以改善交易速度等問題。
- 泰達幣(USDT):2014年由Tether公司所發行之美元穩定幣,與美元維持1:1的匯率,價值較穩定,並可以1USDT換取1美元。
- USD Coin (USDC):2018年由Coinbase交易所及高盛集團旗下的Circle公司共同推出的美元穩定幣,與美元維持1:1的匯率,價值較穩定。與USDT相比,受到更多監管,合規性較高。
- Yearn finance:由Andre Cronje於2020年推出的基於以太坊的智慧型合約,致力於讓使用者的資金得到最佳化的利率。
- YFI:Yearn finance上的代幣,可以參與社群決策、決定Yearn finance的走向。
- 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 BCH):2017年於比特幣鏈上發生的硬分叉所誕生之加密貨幣,為比特幣分叉幣之中最有名的幣種。
- 比特幣鑽石(Bitcoin diamond, BCD):2017年於比特幣鏈上發生的硬分叉所誕生之加密貨幣,宣稱比原有的比特幣有更低的交易成本與更高的隱私性。
- 比特幣黃金(Bitcoin gold, BTG):2017年於比特幣鏈上發生的硬分叉所誕生之加密貨幣,目的是希望能讓人們更便宜地購買比特幣。
- 波場(Tron):2017年由孫宇晨所創立的區塊鏈作業系統,致力於提供區塊鏈底層技術。
- 波場幣(TRX):波場上所發行的代幣,持有者可擁有社群治理等權力。
- EOS:2017年所推出的加密貨幣,是一個區塊鏈平台EOS.IO上的代幣,持有者可以獲得社群治理等權力。
- 幣安幣(Binance coin, BNB):2017年由Binance交易所推出的加密貨幣,可以支付相關交易費用。
- 瑞波幣(Ripple, XRP):2012年所推出的加密貨幣,可在瑞波區塊鏈平台上使用。
- PAX Gold(PAXG):2019年所推出的黃金穩定幣,價格對應市場黃金價格。
- MakerDAO:2015年成立的一個去中心化的自治組織,提供智慧型合約系統。
- DAI:2017年推出的去中心化加密貨幣,由MakerDAO所推出的瞄定美元的穩定幣。
原文來自:幣託 Bito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