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記者沈安玨報導】2021年對投資市場來說,最大的干擾來源除了疫情,再來就屬通貨膨脹了。凱基銀行認為,此波物價上漲兼具長期以來的結構性與短期的循環性因素,提醒投資人不要忽視物價可能長期上漲的壓力,以「加股減債」配置抗通膨類股及短天期債券的基金組合,因應下半年甚至未來一年的市場變化。
去年第四季來,原油、工業金屬、黃豆、玉米、小麥、紙漿、橡膠、玻璃、鋼鐵、水泥、塑化、半導體、電子元件、被動元件及貨櫃散裝航運等價格上漲,使得多數經濟學家分析,是因疫情後遞延生產、消費與運輸不順等因素造成。在樂觀預期疫苗施打後,工廠逐漸恢復生產,年底前多數產業供不應求的現象能獲得改善,短期的循環性通貨膨脹預計最遲在明年上半年消失。
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以來,以及今年晶片短缺問題,各國開始建構自己的供應鏈,這種形式雖少了運輸及保險成本,但人事、土地、資金成本卻相對增加,加上為符合新的環保規範,新廠多使用較貴的減碳工法或製程,折舊可能高於舊廠,造成長期的「結構性通貨膨脹」。
去年第四季以來原物料、零組件與半成品的漲價,加上全球疫情造成貿易戰的不確定性影響,導致廠商產能投資不足,供給短缺,價格上揚,促使循環性通貨膨脹加劇,成為這波物價上漲另一主因,通貨膨脹已經不只是短期現象。
近期聯準會仍以物價上揚是暫時現象,宣示維持貼近於零的官方利率與每月1,200億美元購債規模釋放資金,凱基銀行推測,若六月份公布物價漲幅仍偏高,或扭轉「暫時上漲」看法至「長時間上漲」,就有可能宣示縮減購買債券來減少物價上漲壓力。若真如此,初期金融市場或許會因資金潮退燒而下跌,但應能很快意識到景氣仍是復甦趨勢,將資金抽離債券市場、湧向股市,因此「加股減債」是較好的應對。
凱基銀行建議,基金配置中,股票型基金可選擇原物料、礦業、地產、貴金屬等受惠抗通膨實物概念類股,債券型基金應該減持存續期長、選擇存續期較短者。科技類高成長型股票基金在前一波市場上漲過程中,被認為股價高估而拉回,但修正後的股價,只要獲利成長性能超越通貨膨脹率,也是可以小幅配置的抗通膨標的。
圖片來源 : Png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