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高配息的基金或股票是不是比較好?」「月配息基金是不是比較好?」
「跟你說,我還有找到週配息的基金,這樣是不是很賺?」以上都是讀者心中常有的疑問,或者是曾跟周圍同事、親人討論過的話題。
在前陣子台股每天爆出天量的時候,當時餐廳還可以內用,真的不誇張,有非常高的頻率可以聽到大家討論股票以及基金配息的話題。投資人因為配息去買股票,這不能說不對,但穩定度是相當重要的,已經連續配發十年,而且股息都相當穩定,還是曾經配發三年,股息不大穩定,這兩檔標的就會有很大的區別。
對於台灣投資人來說,喜歡配息源自於一份安心感,加上坊間有大量的財金媒體傳達出一種訊息,彷彿「配息就是提早退休必備良藥」,這就讓很多公司與主力有操控的空間了。
曾有位年紀稍長的讀者,說他在前陣子看了財經台的老師分析,說面板今年獲利很好,配息也會大增,於是就投入資金去買進32塊的友達,因為投顧的分析師說明年可望配2塊股息,這樣2除以32等於6.25%,代表這筆投資就能賺6.25%的利率,實在是好心動,就投入買進,但事情總跟人想的不一樣,台灣5/15開始新冠疫情加劇,很多股票有跌下來,現在看加權指數還真的爬回高峰,幾乎快要逼近歷史高點17700,距離只差不到500點,但這檔股票股價只剩下22.9元,沒辦法解套。
有些老練的投資人會說:「拜託,面板就不能看配息,要買那種生活概念股,每年都會配發的才會穩贏,那是因為他買錯類股了。」
對於配息,許多投資人有莫名執著,也許是這幾年的被動收入一詞席捲了各大書店與網路文,被動收入自然是正確的方向,但是「拉高主動收入」,以及「資本利得」,也是同樣重要,況且被動收入也不只是講股息而已,假如配息真的是萬靈丹,那基金公司推出週配息的基金,應該就是大家提早退休的好選擇才是。
也許哪一天推出天天配息的基金,也說不定。曾看到不少網路財經文章的標題主打著:「某某投資法,只要這麼做,每月都有5萬的股息收入or被動收入,40歲(或45歲)就能輕鬆退休。」
試想,如果每月可以躺著領5萬,一年60萬,用殖利率6%去計算,放在股市的本金就要有1000萬。除非你能找到殖利率更高的標的,例如10%,那本金就「只要」600萬就好。
對我們普通升斗小民來說,赤手空拳靠自己打拼,又有幾個人可以40歲之前「存」到1000萬?或600萬?就我看到的例子,大多數長者通常要到60歲,甚至65歲,夫妻合計才會有1000萬的閒錢。做生意的老闆也許比較容易達到,但也別忽略了他們所承擔的風險,因為已經賠爆跑路或自殺的,並不會跟你說他是老闆。
回到一開始所說的,被動收入每月5萬,這真的是件容易的事情嗎?一般人聽到月收入10萬,年收入120萬,感覺就是「很難」,但認真思考一下,在45歲之前,達到被動收入每月5萬,或者主動把職場收入拉高成為年收120萬,到底哪一個比較難?
問了不少過來人的經驗,幾乎大多數都認為,年收120萬是比較容易達成的,只有家中環境很不錯的朋友,因為長輩直接給予贊助,才會覺得被動收入每月5萬很簡單。
我認同被動收入的觀念,也贊成巴菲特的堅持,波克夏(代號:BRK-A或B)從不配息,也無損其價值。過去投資波克夏的投資人卻得到無窮盡的財富。而左手換右手的配息法,請看看就算了。提供給讀者閱讀,希望能帶來一些思考與收穫。
本文來自1018565308677557"><畢德歐夫>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