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有《我的零成本存股術》一書的部落客星大,會計系畢業,曾是年薪百萬的金融業從業人員,但高收入得用不穩定的作息交換,十多年前為多陪家人毅然轉職,新工作每月底薪僅2萬8千元,他立志要用投資收入來彌補薪水的不足,靠著自創的零成本投資術,他辦到了!
民國95年進入股市,星大靠著新手運,正值股市大多頭賺到不少錢,但因為遇到金融海嘯大跌、慘賠200萬。星大說,「當時還有融資融券,買得比別人晚、賣得比別人慢」,操作失利的他,決定將身上僅有的38萬,以及向銀行借來的50萬元,全部投入存股標的。
2014年時,星大透露,他的年薪到達50萬元,股息收入也到達50萬元,再次重回百萬年薪收入,關鍵在於很多存股部位是「零成本」持股,而且這些股票每年還可以繼續提供穩定的被動收入。星大認為,存股族的挑戰,是沒有一套進退有據的作法,以為「一直買不要賣」就能成功其實是最大迷思。
星大的存股法不是「買了不賣」的傳統存股策略,而是靈活加入價差操作,選在股價低於價值時買進,等股價上漲就把本金和部分價差獲利逐步取回,帳上只留下剩餘的獲利,就是所謂的「零成本」部位。
這些零成本部位,每年仍可以持續領股利,隨著規模愈來愈大,股利也能愈領愈多。星大的零成本投資術分為「本金存股」以及「獲利存股」兩階段,前者是用本金賺股利和價差,後者則是安穩收股息的收成期。零成本存股利的好處有三點,一是有限資金、效益最大化;二是資產配置、股利穩定;第三是分散風險。
「買進理由消失的時候就是賣出的好時機」,星大分析,本金投資的標的怎麼挑?他認為要符合以下三大條件。首先,以財務狀況分析,觀察企業近7年財報都要賺錢;其次,該企業生產的產品要夠多元,應用面要廣。
他舉例,像是被動元件、散熱族群是手機、電腦、汽車、基地台等都需要使用,「不太會受到景氣波動影響」;最後,觀察大股東結構,若企業有壽險或是政府基金當股東,代表標的被篩選過是有賺錢潛力,跟著買更安心。
近期被市場看好金融股,星大看法也很樂觀。他認為,「金融股大幅度的獲利衰退期,是在去年三月全球股市下殺,造成金融評價損失,但沒多久金融股就回神了,關鍵在於利差縮小。」但銀行的新放款會彌補前期利差損失,加上並沒有大規模的企業倒閉潮,投資人不用太擔心。
星大說,挑選金融股,應掌握「金控優於單一銀行、因旗下壽險、證券更加分」、全國性銀行勝於區域性銀行。星大說,公股行庫的穩定性高也值得考慮,精算過兆豐金控的進場價格,他提到「兆豐金在28塊以下可進場」,揮別2020年疫情衝擊陰霾,金融股今年的展望,專家很有信心。
照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