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種病毒 Omicron 持續升溫,加上聯準會 (Fed) 主席鮑爾提到將加速縮減購債,並暗示通膨,促使美元應聲走貶,讓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今 (1) 日一舉衝破 27.8、27.7 元兩道關卡,強升 1.15 角,最高來到 27.695 元,創 2 個月新高,也是亞幣中最強。
美元2021年以來一路維持弱勢,兌新台幣落在27~28元之間,是近23年來少見的便宜價位,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存錢人生」發文表示,新台幣兌美元匯價從高點31.592元,一路直直落到27至28元價位,讓她感到心慌意亂,不知道現在該如何是好,「只能繼續美金定存,有其他方式嗎?」,希望過來人能為她指點迷津。
美國聯準會「鴿派」演說,國際美元應聲走軟,激勵新台幣匯率連5升,許多人考慮是否趁機買進便宜美元,銀行也推出不少美元高利定存方案。看到台幣升與貶的新聞,你否想過對於自身財富影響為何?投資最好的方式就轉換成該貨幣後,能夠匯率及利率雙頭賺,通常利率因素是影響該國貨幣強弱的一個重要指標之一。所以,只要是升息或是貨幣政策趨向緊縮的國家,該國的貨幣升值機會較高。
很多空手投資人可能會想買美元保單,建議民眾進場前要留意兩大風險:
(1)匯兌風險:保單持有時間通常有6年及10年,因外幣兌換台幣時間點不同,可能產生匯兌差價風險,匯率變化難以預測,受益人未來領取保險金時,有可能因美元貶值,導致換匯為台幣時產生損失。
(2)匯款費用:外幣保單由於必須透過銀行外匯存撥,中途借款解約時,須另付匯款手續費給中間銀行及受款銀行,民眾在投保前最好了解保單條款的規定,哪些費用是由保險公司或保戶負擔,以免日後發生爭議。
如果手中已有美元保單到期的投資人,由於美元保單繳費、保險給付均以美元計算,因此民眾若覺得收到保險給付時的匯率不符合期待,也可以先存放在外幣帳戶,等到出現可接受的匯率水位,再換回台幣。或是轉換到其他美元計價的股市或債券,投資屬性較保守、風險承受度相對低的投資人,可以轉入高評級債券、複合債等商品,若是積極一點的投資人,可以考慮分散購買美股ETF。
如果購買時以台幣計價的基金就不用考量匯率風險,假設進場買價是10元、賣價11元,就是投資報酬率10%;但如果是用原幣計價,例如美元,在轉換過程有匯率因素,投資人是以台幣換成美元後再去投資,贖回時將美元轉換成台幣,轉換會出現匯率損失,還有手續費,相對會減損投資報酬率。
一般買外幣存款的民眾,大多不是短線投資,對短期的匯率波動不必太在意,因為各國央行都不會容忍自己國家的貨幣匯率波動太大,跟其他的投資工具如股票相較,換算起來的報酬率,做外幣存款其實波動很小,風險也較小。台新銀行理財商品處資深副總經理劉熾原建議,民眾可趁匯率處於相對低點時,分批布局外幣,並找尋相對高利的外幣存款專案,為自己的存款賺取更多利息收入。
投資外幣定存必知的注意事項,例如存入美金到新的銀行時,通常會使用2種方式:用台幣換美金,或是從別的帳戶轉美金過去兩種方式,轉換過程都會產生以下成本:
1.匯差:銀行即期匯率賣出價和買入價中間的差價,就是匯差。假設投資10萬新台幣,當天匯率1:29.973(10萬新台幣=3,336美元) 3,336元美元×年息2.28%=93.4元美元(一年利息);一年後拿回本金(3,336元)+利息(93.4元)=3,429美元。若一年後美元貶值(新台幣升值),變成1:26,3,429美元變成89,154 元新台幣,就會賺到利差賠了匯差。萬一美元不貶反升(新台幣貶值),變成1:34,3,429美元變成116,586新台幣, 賺了利差也賺到匯差,因此要定存外幣,記得把匯兌風險也納入考量!
2.匯費:外幣在銀行間匯款時稱為電匯,收費方式和台幣不同,會需要有一筆郵電費、手續費或一些雜支,各家銀行規定不同,會依據資金規模,手續費約莫800元到2000元不等。
3.提領手續費:民眾在選擇美元定存方案時,可能會從原本存在A銀行的美元閒置資金,但比較各家銀行優惠利率後,發現B銀行的優惠利率較高,這時就會有轉匯或提領成本。
4.手續費:至於若先將美元資產換回新台幣的話,再以新台幣匯款至他家銀行,新台幣匯款手續費一筆收取30元。目前推出的超高利的短期定存只能存1~3個月,那匯差和匯費的成本就會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