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為什麼該買房?
先談談買房的最大優勢,就是你可以充分的運用槓桿操作,獲得最大的投資效益。
以購買1000萬元的房子為例,你只要籌足房價2成,亦即200萬元,其餘的800萬元,在你具備未來的償債能力下,銀行會很樂意借給你,也只有買房,銀行才有可能借你那麼大筆的款項(800萬)供你使用,還讓你用30年的時間慢慢來還。
為什麼?因為從國內外的長期經驗來看,房價都是上漲的,而且其上漲幅度一定不小於通貨膨脹的幅度。而假若房價長期看漲,那買房當然會是好的資本投資,而依長期及當前的主客觀環境來看,都會區房價上漲是必然而不可逆的趨勢。
或許有人會說,台灣已經有太多的房子,台灣已經不再缺少房子。但是從實際的現況來看,近期內政部公布最新數據顯示,109年6月底,我國房屋稅籍住宅類數量為881萬119宅,住宅屋齡中位數為29.8年, 50年以上的建物比率,台北市達10.4%(93890戶),為六都最高,新北市則達4.7%(共76758戶)。再根據我國房屋的耐震相關規範檢視,1999年921 之前興建的房子都有耐震不足的疑慮,而1999年以前興建的房子就佔了我國現存房屋量的76%以上,假設當中30% 的房子(最樂觀的估算)可以符合耐震的規定,那麼整體而言,就有53% 的房子是需要汰換的。縱依最寬鬆的計算標準,把堪用的屋齡標準拉低到50年以上,那麼全台有70萬棟,雙北會有約17萬棟的房宅需要更新替換,再過10年,光是雙北50年以上屋齡的老屋更快速增加到46萬棟之多。這些50年以上的老房子姑且不論其耐震、抗震力不佳,也因為房屋老舊,其實大多有漏水、滲水問題,易影響住戶的身體健康,加上這些老舊建築沒有電梯、缺乏公共設施、隔音不佳,所以普遍居住性不佳,也不受一般年輕族群所喜好,以雙北為例,若再來檢視當前每年的交易量,中古屋佔了8萬棟左右,新屋則只有約在2萬棟左右,愈來愈跟不上更新需求,所以說台灣現在的房子足夠,其實並不正確。
這兩年興建的優質房產將是跨代的新產品、新規格
可以預期的日後的房子,除了坐落地點外,前幾年起,在危老的助推下,房屋的整體興建規格已有極大的進步,像建築物耐震能力的提升、智慧化智能化設備的設置,乃至於E home 配備、更多無障礙空間、靜音減噪的隔音材料設置,這些都讓建築物的建築規格大幅提升,也讓民眾的居住水準與以往相比進步不少。建築上的新規格也將成為日後劃分房價的新標準,更耐震、更靜音、智能化、更節能的房子將比過去的房子更有價、更超值。
疫情下大家減少了出國旅遊,也因此省下了不少旅遊費用,很多人因此想到把這筆省下來的錢再湊一些,拿去做購屋的頭期款,這樣的想法也促成了近來新增加的購屋需求,再加上疫情期間的在家辦公,也賦予了居家的辦公功能。
可以預期的,在這些新建築規格和居家新功能的吸引下,將有愈來愈多的民眾逐漸捨棄舊有的老屋往新屋搬遷,所以這種需求只會愈來愈大。
專欄作者:
作者:胡偉良
畢業於台大土木工程系,之後再繼續攻讀商學、法學等跨領域學門,並分別取得博士學位。為品嘉建設關係企業創辦人(Since 1987),目前擔任關係企業尚禹營造董事長兼主任技師。
圖片來源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