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愛儲蓄,也非常愛存股。從 2017 年開始,在股市大多頭及名人推廣的效益下,「存股」成了主流顯學,不少上班族、退休族、菜籃族,都紛紛投入股市存股。而存股族越多的公司,股東結構就越穩,股價波動也較小。
如果參考轉手率40%以下且股東人數大於5萬這個基準來看,過去 1年擁有最多存股族的類股莫過於電信、塑化與金融,其中個股分別是6505台塑化、2801彰銀、5876上海商銀、2880華南金、1303 南亞、5880 合庫金、2845 遠東銀、電信三雄等等⋯⋯這些人數相加就達約 350 萬人次。
誘因 : 穩健+股息
吸引這 350 萬名存股族的誘因,除了公司規模大且營運穩健外,關鍵因素就在於「股息」,股息相當於投資分紅,只要企業當年度有獲利,就會分紅配發股利回饋股東,大部分股民喜歡現金股利,因為可以馬上看到帳戶現金入袋。
而主張企業應該樂於發放現金股利的股民認為,此舉顯示公司不缺錢,而且很大器,對於長期投資人來說,本來就沒打算出售手中股票,生活的獲利來源就是現金股息。
且股東拿資金投資於企業,企業有賺錢就回饋現金給股東,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不發股利的管理階層,表示企業不懂得照顧真實股東,特別是需要股息過活的小股東們。
反對發股息的存股族
但也有一部分股民認為,現金是公司血液,也是公司未來擴展營運的本錢,如果把賺來的錢都發給股東,那公司未來如果看到機會,需要購買擴廠,購買土地機器設備,就必須透過舉債or增資的方式籌措資金,但如此一來,日後就必須給付固定利息給銀行,甚至稀釋了既有股東的未來利潤。
圖片出處: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