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沒有航行目標的船,任何風向都是逆風。」
就像在研究所推甄口試時,教授最愛問的問題,不外乎就是「你為何要選擇本校?為何要就讀本所?」;或是在畢業後的求職面談,公司主管面試新人總會問:「你為何要選擇本公司?」這些問題背後的含義其實都是在確認,你是否清楚自己的目標,是否有堅定的態度往這個目標邁進。
在面對教授或是主管,我們總習慣口是心非,用華麗詞藻堆疊出動人的理由,以此讓自己的錄取機率提高;然而,在交易的這條不歸路上,應該要知道自己踏入市場的目的:「為何而來?所求為何?」無需遮掩、無虛粉飾,唯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目的所在,心態才有可能健全,往目標穩健地邁進。
心態在交易決策上影響甚廣,但最重要的是要先確認自己是抱持著什麼樣的想法或態度進入到這個市場;無論操作什麼商品,要清楚知道操作的理由,是抱著從眾的心態,看著身邊朋友投入,就想自己也試試看?還是抱著致富的想法,甘心沐浴在這可以實現欲望的血池?還是抱著學術研究的態度,分析各種指標、報表,僅是為了作為一種茶餘飯後的樂趣?
請記得你進入市場的初衷,因為一開始的初衷將深深影響你日後的操作思維。對大多數人來說,進入市場最主要的目的是「賺錢」,進入市場想要獲取利潤本就天經地義再自然不過了,但「賺錢」真的那麼容易嗎?這有待商榷,因為存有三大難題必須克服。
一.難題1:「賺錢不易」
根據某證券公司的統計,在長期交易的情況下,有95%的股民都是賠錢的,僅有5%的人獲利或持平,這意味著只有不到5%的人在這個市場上獲得正報酬,因此,若想從交易市場賺錢,必須打敗95%的參與者,將自己成為那為數不多的人之一。
二.難題2:「好的進出場點位很難掌握」
當體認到市場贏家為數不多,就會想方設法的尋找一套可以長期擊敗市場競爭者的操作方法,這套方法就會成為支持你進出場的依據理由。但理由千百種,可能是道聽塗說,藉由小道消息、內線消息而來;或是神來一筆,憑感覺進出;也可能是藉由基本分析、財報分析或是技術分析來判斷,將所知道的知識統統套用上去,抱持著不管是「黑方法還是白方法,只要能賺錢的就是好方法」的想法進出買賣,沒有正確的信念思想,如此一來,操作時間一旦拉長,就會發現所有的方法互相打架,莫衷一是,要找到一套穩定且有系統、可以掌握良好進出場點位的方法是相當困難的。
三.難題3:「培養獨立思考、不從眾的能力」
倘若市場上有95%的股民是賠錢的,意味著想賺錢就必須成為那不到5%的投資人,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你必須先有「不從眾」的勇氣。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有搭手扶梯進捷運站的經驗,「右邊站立,左邊行走」,已經是一個不成文的文化,但你有沒有勇氣在眾目睽睽之下站在左邊,並且跟後面要行走的人說:「在電扶梯行走是一件危險的行為,且兩側都站立,對機器設備比較好」,我想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從眾」是一種將成敗對錯轉嫁給他人一起承擔最好的藉口。
而交易市場亦是如此,當全市場都一片看好未來行情走勢的時候,你是否有辦法嗅到那一絲危機,即便你做了透徹的分析,強烈地支撐你的看法,但和市場上多數人想法相異時,你不僅會感到孤獨,甚至有時還會被嘲笑,到後來甚至會懷疑起自己的看法,那股莫名的孤獨恐懼感無時不侵蝕著你脆弱的心靈,能否「不從眾」勇敢忠於自己的分析,並採取相對應的買賣行動,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第一道題是「覺悟」,立志進入市場就要成為那頂尖的少數人;
第二道題是「方法」,要去找尋一套適合自己的交易邏輯;
第三道題是「獨立」,獨立思考並建立自己的交易方法,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這三大難題解決後,仍有許許多多「心態」問題需要去逐一克服,例如:進入市場人人都希望「賺錢」,在高低價差間獲取利潤,但當行情走勢不如己意,常常就會陷入拗單模式,越陷越深,違背了進入市場「賺錢」的初衷。
在持有倉位的當下,就好比喝了一杯長島冰茶,微醺的同時往往就沒有那麼遵守紀律,看著價位上下抖動,雖然知道自己是來賺錢的,但總是在賠錢時就會蒙蔽自己,覺得這只是暫時性的失敗,只要沒有賣出,就還沒有輸,從短期操作賺取價差,演變到最後「一張不賣,奇蹟自來」的長期投資,這就是典型的「心態錯誤」。
本文來自今周文化出版<走進k線女王的交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