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和紙本的振興五倍券,都在110年10月08日啟用或消費累計,這時候額外多獲得的5,000元,你已經消費完了嗎?或是打算怎麼運用它呢?
大家有沒有碰過這樣的情況,對於額外獲得的獎金、意外之財、年終或中獎獎金,消費起來特別的大方,不管是請客、或是購買高單價商品、猶豫很久的奢侈品,更不加思索地用這筆錢通通給它買回來;比起用自己辛苦賺來的薪水,消費時心態更加的輕鬆,這些都是因為我們的「心理帳戶」在作祟。
1980年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教授,理察.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心理帳戶」的概念。他認為,除了實際的金錢帳戶之外,我們會將錢分別放進不同的「心理帳戶」,並且依據每個帳戶的重要性,有不同的態度及消費方式。
我們傾向這樣分類:
1.工作辛苦賺來的薪水,歸類到「薪資」帳戶中
2.額外獲得的獎金,放到「獎勵」帳戶中
3.天上掉下來的中獎獎金,放到「意外之財」帳戶中
Mental Accounting |
1.「薪資」帳戶:日常生活中,每個月的開銷、水電、伙食費、購物……等。對於付出時間及勞力所賺來的錢,我們會精打細算、謹慎支出,並傾向存起來。
2.「獎勵」帳戶:有別於薪資,心態上認為是「額外獲得的獎金」,我們可能抱著較輕鬆地態度消費,例如:用五倍券買一些平日捨不得買的衣服、包包、手錶,作為犒賞自己的禮物。
3.「意外之財」帳戶: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通常是來匆匆、去也匆匆。根據美國National Endowment for Financial Education的數據顯示,有70%的樂透中獎者最終落得破產的下場。中了頭獎的人,不論平日多麼的節儉,一旦中了高額獎金,因過度揮霍、忽略了理財的重要性,甚至在破產之後,無法回歸平凡生活。
Step1:分戶管理你所賺來的錢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一書裡提到,將收入按比例分配於不同的帳戶之中,例如:10%財務自由帳戶、10%玩樂帳戶、50%生活需求帳戶、10%長期儲蓄帳戶、10%教育帳戶、10%付出帳戶;也可以將帳戶簡單化,運用631法則管理自己的帳戶,因每個人的需求及目標不同,比例也會有所不同。
Step2:按上述比例,管理每一筆的收入
不管今天進帳的這筆錢,是工作賺來的薪資、或獎金、甚至是意外之財,當收入入帳時,皆按固定比例分配至不同的帳戶。
Step3:對待每一筆錢的態度與消費方式一致
我們的錢分別進到不同的帳戶之後,這些錢就不分薪資、獎金或意外之財;而是按照每個月個別帳戶的使用比例去消費。例如:10月剛拿到的五倍券,我會把它當作一般現金分別存入帳戶之中,再去做消費。
艾利的話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5,000元的薪資、年終獎金或五倍券都是等值的,但我們卻會對三者有不同的消費態度,都是受到「心理帳戶」的影響。了解心理帳戶對消費行為的影響,能幫助我們在理財上更謹慎小心,對待每一筆錢的態度更加一致。
作者:邱玉茹
現職: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台灣理財促進會公關召委
經歷:金融業服務資歷100年~至今
專長:個人/家庭財務報表分析、退休規劃、保險規劃、投資規劃、資產傳承
服務對象:公教人員、工程師、醫師等族群
部落格:艾利。財稅私事 https://aaalicechiu.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