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揮別九月的疲弱格局,十月出現強勁反彈回復多頭格局,標普500指數十月大漲6.9%,創下2020年十二月以來最大單月漲幅;相較於歷年十月而言,2021年十月漲幅則是創下2012年以來歷年同期新高,表現極為搶眼。就族群而言,運輸、非核心消費、能源、科技與工業等類股十月漲幅居前,電信、生技與核心消費等防禦性類股表現落後。觀察美股十月漲升內涵可知,領漲族群以循環類股為主,顯見市場信心持續偏多。美股表現強勁,四大指數十月漲幅居國際股市前段,亞股表現相對弱勢,韓國、日本與中國股市逆勢收跌。
台股受亞股相對疲弱拖累,十月僅小漲0.3%,但漲升結構重回常軌多頭,11月表現更為強勢,台積電所處的半導體類股是關鍵。電金傳三大族群十月漲跌幅依序為+2.2%/+0.4%/-3.8%,電子表現最佳,已重新站上月線。此外,電子成交比重於十月底回升至七成以上,十月單月比重則上升至58.1%,相對連續五個月遞增,呈現價量俱揚的偏多格局。傳產則承擔上半年超漲的後座力,傳產(非金電)指數十月大跌3.8%,航運、鋼鐵與塑膠等高權值類股月跌幅皆超過5%,其中航運十月重挫17.4%,為拖累傳產指數的主因。
疫情仍是全球關注焦點,所幸多數國家十月疫情趨緩,全球十月新增確診1229萬人,創今年七月以來最低。歐美主要國家當中,僅英國、德國、俄羅斯、土耳其等國十月確診人數較九月增加,美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以色列等國病例皆下降。亞洲疫情明顯受控,十月僅新加坡確診人數上升,其餘國家皆呈下降趨勢,其中又以印度與印尼病例下降最多。東南亞為新興之國際代工重鎮,疫情逐漸受控,供應鏈斷鏈的壓力逐漸下降,有利於全球經濟與產業之復甦。隨著疫苗覆蓋率上升,疫情有望持續趨緩。
台灣本土疫情自五月中旬大量爆發,股市大受打擊,但實施三級警戒措施後,疫情開始回穩。目前台灣確診人數主要來自境外,本土新增病例極少。由於國內兩劑疫苗覆蓋率仍未達七成,邊境管制將持續實施,觀光與內需消費產業仍受打擊。所幸振興消費券已於十月推出,內需產業逐漸好轉,經濟部發佈之零售業與餐飲業營業額已連續三個月遞增,營業額已回升至疫情前八成以上的水準。
由上所述,目前整體環境對股市仍屬有利,通膨與聯準會縮表為主要利空來源。此波通膨主要來自供給端斷鏈,隨著疫情趨緩,供給緊俏的程度下降,通膨壓力也有望舒緩。聯準會縮表為既定政策,衝擊股市資金動能,但也不是所有產業皆受害。金融業可能受惠利率緩升,利差擴大有助於推升獲利。今年以來國內外金融股漲幅居前,標普500金融指數前十月累積漲幅高達36.4%,僅次於能源類股。國內上市金融指數漲幅亦達到24.3%,漲幅居電金傳三大板塊之首。
電子業方面,蘋果於十月底揭露上季財報與本季展望,受疫情影響,零組件供應短缺,導致營運成果略低於預期,本季營運亦可能受到衝擊。然而,蘋果手機iPhone持續搶占華為退出後的高階手機市場,儘管本季蘋果持續受缺料衝擊影響,台新投顧看好蘋果手機擁有較其餘品牌具更強勢之採購能力,加上iPhone 13系列採取平價之訂價策略,有助於iPhone新機銷量,持續看好蘋果本季成長幅度優於中國品牌,國內相關供應鏈有望受惠。
其他產業方面,看好金融股將持續受惠國內外之升息趨勢,但今年漲幅已大,加上走勢向來溫吞,建議回檔後逢低承接。此外,傳產股向來有年底作帳行情,其中又以塑膠股最為明顯,搭配原油走勢偏多的環境,塑膠股有望盤堅。氣候變遷的速度加快,國際間對環保與潔淨能源的要求升高,電動車與再生能源等產業為長期趨勢,可持續留意。航太方面,受疫情影響,航空客運遭到嚴重打擊,但隨著疫苗覆蓋率上升,航空業有望苦盡甘來,也將順勢拉抬航太產業,目前股價仍在相對低檔區,可參考波音與空中巴士兩大業者所釋出的訊息,尋找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