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雙11」購物節,是民眾引頸期盼、搶優惠折扣,磨刀霍霍準備大買特買的最好時機,但今年節慶感卻特別冷清、消費力不如以往,不論是台灣的電商類股銷售景況,或中國大陸電商阿里巴巴旗下天貓、京東雙 11 購物節都異常低調在進行。
事實上,中國雙 11 購物狂歡節從2009年11月11日啟動,至今12年,但相較於往年電商平台,照例廣邀國際大牌藝人登晚會造勢,以及不斷報喜刷新的破紀錄交易金額的熱鬧氣氛,今年購物節的氣氛相對冷冷清清,只改以線上晚會,現場直播方式進行,而這其來有自,主因中國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一紙「部署規範『雙十一』活動」公告。
中國祭出《關於規範「雙11」網路促銷經營活動的工作提示》8大規範,其中明確禁止商家先提高價錢再打折、嚴格規定促銷行為、嚴格規範廣告發布行為等等,讓雙11的節慶氛圍更雪上加霜。不過,仔細觀察今年的消費力不如過去,主要還有兩點因素。
一、疫情影響買氣提前消化
去年一月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全世界各地都受災,雖疫情逐步趨緩,但民眾耐不住的購買力,哪能等到一年一度的雙11,受疫情影響困在家足不出戶的消費力,恐怕已提早消費,若此時,電商業者無法端出更多誘因吸引消費者,要提升節慶業績勢必有一定難度。
二、原物料上漲廠商難讓利
今年以來,原物料價格不斷攀升,日漸嚴峻的通膨壓力,逼得供應商面臨缺貨危機,沒有庫存壓力下,折扣自然不比往年好,往年庫存多還會降價求售,消費者不買單就無法刺激進一步的消費力。
從美國消費者的購買力觀察,美國通膨漲幅創下31年來新高,10月消費物價年增幅來到6.2%;其中又以油價漲得最凶,比去年貴了近50%。當物價攀升、薪水沒有隨之上漲,民眾可支配所得下降時,就會轉而尋找商品價格較優惠的特賣場,此時廠商無法讓利,刺激消費達不到預期效果。
理財周刊高適研究員則認為,台股盤面上的指標性電商業者,如富邦媒(8454)、東森(2614)、網家(8044)、夠麻吉(8472)、創業家(8477)等,雙十一購物節股價並沒有多明顯的反應,主要因早在疫情逐步解封下,以及政府推出五倍券時先前反應,倒是接下來的刺激消費利多,投資人可關注飯店、百貨類股、餐飲類股等內需經濟提升,他觀察,相關產業的「提袋率、來客數確實增加很多」。接近年底11、12月消費旺季的營收表現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