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是好公司,所以買了不會輸,放著穩贏的。」這句話相信讀者應該都有聽過,某程度上來說,其實算是正確,但不正確的是投資人,不是公司。
新聞總會報導當下時空最夯最紅的股票,這無可厚非,就像是現在聯發科又漲過了1000元大關,或者是特斯拉這兩年來的狂牛走勢,都讓媒體瘋狂的報導,這理所當然,有很高的曝光率加上市場的熱度焦點,有什麼理由不這麼做?
台積電是好公司,但是投資人的資金不見得是「好資金」,假如是借錢來買股票,利率還超過10%或20%的地下金融,這樣會賺嗎?
是的,讀者一定會笑著說:「又不是傻子,誰會借高利率去玩股票?」其實真的是有,你低估了人性的貪念。
那換下一題,有人去借信貸去買台積電,貸款利率是5%~7%不等,包含開辦費等各項雜費,名目利率雖然銀行總聲稱是4.99%、3.99%,但往往實質利率沒這麼低,就是往上再拉個1~2%,請問這樣的人多不多?這樣做OK嗎?
讀者這時候應該會開始猶豫,這題好像比較難答:「好像可以,又好像不可以。而且這樣的人多嗎?」其實這樣的人還真不少,只是這類投資人也不會講,畢竟,借錢來玩股票,還真的有些心虛。一方面也怕家人指責,另一方面也擔憂同事、朋友傳開,
這種感覺不難理解。信貸的利率跟地下金融低了很多,看起來勝算應該夠大了吧!
不,短期可能贏個幾次,在場子裡面待久了,照樣要輸錢,因為你會捨不得認賠,而且信貸的最大宗都是「上班族、小資女」居多。
每天的午飯都要算很精了,那一家雞腿飯100,可是另一家才90,可是前者肉比較好,後者好像沒這麼新鮮,一家有附飲料,另一家沒有附飲料,算了,省10元也好,飲料少喝也不錯。
在小錢上精打細算,能省則省,這是我們台灣人的美德與天性,但是重大決策上一筆錯誤往往就會讓這些省下的錢,即使花了十年都不足以補回。
就像是平常精算便當錢,甚至買不新鮮卻超便宜的便當,這種事情年輕時我也常做,為了省錢就是這樣,常常整個月看了很多次醫師,醫藥費根本大過於省下的錢,感冒、生病、過敏發作等等,其實就是整體免疫力下滑,記得當初醫師跟我說著:「等一下回去後記得多休息,吃飽飯後要記得吃藥,有空就多吃水果。」
大概就是這些常見的叮嚀,問題是,就算有健保,看醫生也要花200,等一下要吃飯只能找更便宜的,水果那真的是奢侈品,菜市場繞看看是否有即期品能買,再不然就不要吃了。年輕人還可以稍微仗著自己年輕力壯,這樣胡亂硬幹,不過一旦過了35歲、40歲,很快就知道年輕時硬操身體的結果,逐漸就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年輕人離家在外打拼,大概就是這樣,有人倒下了,有人過關了,有人翻身了,有人沉淪了。
台北這個繁華的都市,常常也像個大熔爐,充滿各種消費慾望,不小心就失去了自我。最後就是大家最常問的:「畢大,那我把家裡房子拿去抵押,這抵押的房貸利率夠低了吧!2%以內,拿來作績優股,夠穩了吧?」
是的,確實聽到不少案例,這五年內用這樣的做法賺到比較多的利潤,只是家中如果只有「一間」房子的人,最好不要這麼做,利率低歸低,重點倒不是利率,而是這筆錢你輸了就會無家可歸,如果房子是爸媽的,那還會引發家庭糾紛,如果房子是自己的,那另一半往往也會給臉色看,甚至嚴重一點就是離婚。
家中至少要有一間以上的房子,這樣做才是比較可行的做法,例如你家中有5間,貸款一間出來做股票,真的輸大錢了,你也不至於往下掉一個階層。股市是這樣的,即便是大多頭也有回檔,只是每次回檔的時間(回升速度)、幅度(跌點)、輪動(類股),皆會有所不同,並非大家想到的這麼單一。大盤回跌後,一個月就漲回起跌點或者兩年才漲回,這個就差很多了,下跌過程也可以是連續緩跌,也能是連環大跌,大跌搭配兩天誘人反彈再破底,這是很常見的方式。
接著是輪動,如果有人買到的股票是弱勢股,大盤明明已經快要回到起跌點,但是這兩年的時間,手上股票卻是下跌破底停不住,那這筆錢是借貸來的,該怎麼辦?業績是有的、配息也是有的,好!那就決定放著,應該會回來。
結果下次的季報發布,就是某個因素讓前幾季EPS由正轉負,例如庫存跌價損失認列、業外虧損一筆大的、應收帳款收不回因為下游廠商出問題..等等。投資人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沒辦法提早知道這些事情,單看一份20元的報紙,或者財經台的投顧放送,這是難以分辨真假的,還常以為自己有獨特見解才賺錢。賺錢都是自己的功勞,虧錢都是政府的錯。
這是以前到現在很常聽到的話語。
本文獲<畢德毆夫>粉絲專頁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