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今年50歲的小慧(化名),日前到醫院婦產科求診,主述每次搭遊覽車出遊時,因尿意頻頻且憋不住,讓她二個小時車程跑了不下10趟廁所,嚴重影響遊興!平常在家半夜也頻跑廁所,生活品質大受影響,更讓她在公眾場合感到不自在。過去曾經透過藥物治療無效,經完整評估後,診斷小慧患有「混合性尿失禁」,透過肉毒桿菌注射膀胱肌肉,同時進行尿道中段懸吊手術,大幅改善小慧頻尿、漏尿及夜尿問題,讓她再也不必擔心搭長途車,半夜也能一夜好眠!
生產、老化造成骨盆底肌肉鬆弛 婦女常見泌尿道困擾
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鍾國騰醫師說明,婦女因歷經生產、停經及老化,或曾切除子宮等因素,容易造成骨盆及尿道肌肉鬆弛,常見泌尿道症狀包括頻尿、急尿、夜尿及尿失禁等。其中尿失禁分為「急迫性尿失禁」、「應力性尿失禁」及「混合性尿失禁」三種,急迫性尿失禁的患者在短時間內有強烈尿意而產生漏尿;應力性尿失禁則是在負壓增加,如運動、咳嗽、打噴嚏或大笑時,不由自主地漏尿,若綜合以上兩種稱為混合性尿失禁。
尿失禁治療方式百百種 術前完整評估是首重
針對尿失禁的治療方式,鍾國騰醫師建議患者應先進行完整的專業評估,包括內診、確認患者是否曾經切除子宮和進行尿路動力學檢查,在確認尿失禁的類型及嚴重程度後,再來安排合適的治療方式。針對輕度尿失禁患者,可進行凱格爾運動訓練骨盆底肌肉收縮,若效果不佳,目前有非手術的治療方式,如透過骨盆電刺激陰道肌群,以幫助陰道收縮;或採用陰道雷射熱效應,強化陰道壁的結構;若患者尿失禁情況嚴重,則可採用尿道中段懸吊手術,將無張力的懸吊帶,懸在尿道中段,風險低且效果顯著。
鍾醫師補充,其他治療方式還包括藥物治療或施打膀胱肉毒桿菌,但患者究竟該如何選擇,事前評估是很重要的關鍵,即便都是尿失禁,但不同的類型、嚴重程度及患者身體狀況,也會有不同的治療方式。
醫籲患者主動求診 揮別尿失禁展開新人生
鍾國騰醫師呼籲,要預防尿失禁除了不抽煙外,也應避免食用過量咖啡、氣泡水、辛辣、油炸或柑橘類食物,懷孕時應將體重增加控制在10~12公斤,以減少對骨盆底肌肉的壓力。尿失禁雖然不是大問題,但嚴重時不僅會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引發濕疹及皮膚炎,甚至產生心理情緒問題,患者應及早就醫治療,才能展開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