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Intel Corp.)執行長Pat Gelsinger在上任後第一場法說會上描繪了充滿希望的成長願景,但分析人士依舊充滿懷疑,認為英特爾想要成為晶圓代工大廠、並增進核心競爭力的兩大計畫皆面臨風險。英特爾股票週五(18日)也慘遭拋售。
Barron`s 18日報導,英特爾17日預測,2022年營收上看760億美元、每股盈餘將達3.50美元、毛利率預測將來到52%,而自由現金流量則恐來到負10~20億美元。展望未來幾年,英特爾預測毛利率將介於51~53%、2025~26年則會拉升至54~58%。
英特爾並預測,2023~2025年資本支出對營收的占比將來到35%,主因該公司必須建造新的晶圓代工廠,長期而言比例則會下降至25%。
也就是說,至少得等到2025年英特爾才能達到長期成長目標,而資本支出大增、現金流盪至低點的窘境,投資人至少得再忍耐三年。另外,英特爾還得繼續面臨超微(AMD)、輝達(Nvidia)的嚴峻競爭。
不只如此,英特爾法說會上的伺服器處理器發展藍圖顯示「Granite Rapids」晶片發表時程將從2023年延至2024年,讓分析人士略感不安。摩根士丹利分析師JosephMoore研究報告指出,這項產品是關鍵;18個月前、該款晶片原定2022年出貨。他說,晶片如今要等到2024年才出貨,這讓市場略感失望。
Moore表示,英特爾的晶圓代工策略、資本支出及科技藍圖未能達標等問題,依舊令人擔憂。他說,在晶圓代工業務成為有價值的資產前,英特爾得先面臨長達數年的犧牲及學習。
Raymond James分析師Chris Caso則表示,重建英特爾是一個長期且昂貴的計畫,現在投入英特爾、等於是投資2025年的願景,這是該公司預測能重新取得製程優勢的時間點,而究竟能否達標也是未知。他說,投資人未來三年必須放棄自由現金流量、並忍受可能的下跌趨勢。
投資人顯然不願等待。英特爾18日跳空重挫5.32%、收45.04美元,創2020年11月12日以來收盤新低。相較之下,超微18日則上漲1.3%、收113.83美元。
超微一名高層透露,該公司透過提前預測未來數年需求、直接預購的方式,成功躲開大多數的全球晶片供應短缺問題。
路透社報導,雖然供應緊縮,超微仍可藉由最新發布的處理器產品線,自對手英特爾手中奪取PC、伺服器相關市佔率。
超微科技長Mark Papermaster 2021年11月2日在葡萄牙里斯本舉行的「Web Summit」會議場邊表示,針對供應鏈,我們的供應鏈團隊設法確保公司能對未來幾月、幾年做出預測。「每個人如今都得增加對供應鏈的關注度,但我們從疫情甫一爆發就這麼做了。」
Papermaster直指,超微採用尖端製程晶片,採購規模也非常龐大,這對於鞏固供應鏈確實很有幫助。超微主要靠台積電(2330)、格芯(GlobalFoundries)為其代工晶片。
原文來˙自<MoneyD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