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SNE Research機構最新資料顯示,隨著全球電動車銷售提升速度猛烈,去年12月全球動力電池同比增長53%,連續18個月呈現正增長!有別於下游電動車廠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電池廠維持大者恆大趨勢,龍頭廠商掌握主導權,毛利率不易動搖,且多家企業排隊上市,壯大整體產業市值。
隨著電動車時代起飛,鋰是製作電動車電池的重要原料,被譽為是「新石油」(the new oil)或是新「白金」(white gold)。根據南華早報22日報導,鋰炙手可熱,阿根廷總統Alberto Fernandez本月份訪問北京,簽約加入一帶一路過後幾天後,中國鋰現貨價衝上每噸人民幣200萬元,為前所未見的新高,價格是去年同期的4倍以上,因此,中信電池及儲能ETF聚焦電池產業龍頭,精準鎖定未來電池需求百萬倍擴張商機。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若要達成減碳目標,2040年全球鋰需求將增加4,000%。中信電池及儲能ETF(00902)經理人詹佳峯表示,電池需求火熱帶動下,各國鋰價持續上探,代表性的中國鋰價今年以來更已上漲逾4成,為確保原料供應,各電池大廠積極往上游鋰電池原料布局,未來電池廠戰局將由兩因素主導,其一為原料供應無虞的廠商、其二則是技術具領先優勢者;兩者形成的護城河,將促使電池廠維持大者恆大局面。
根據SNE Research分析電動車電池廠市佔率,前十大電池廠就囊括逾9成市佔,其中市占率最高的寧德時代攻城掠地的速度進一步強勢提升;2020年寧德時代市佔率約24.6%,2021年則高達32.6%。相較於下游電動車廠,電池供應商大者恆大的局面有利龍頭廠掌握價格主導權,使其毛利率具絕對優勢。
中國掌控大部分的電動車供應鏈,因此享有成本優勢,據統計資料顯示,2029年為止,全球計畫興建136家鋰電池工廠,其中107家位於中國,美國只有9家。詹佳峯指出,隨需求快速攀升,近期包括1月底韓國電池大廠LG新能源自LG化學拆分後上市,成為南韓史上規模最大IPO,此外,中國第三大動力電池商中創新航也於1月遞交申請赴港上市,顯示電池產業市值日益壯大。
詹佳峯表示,雖然今年以來鋰電池板塊出現一波修正,但主因並非產業基本面轉弱,而是受外部因素影響較深,如美國聯準會貨幣政策緊縮,籌碼面鬆動,考量今年電動車銷售展望維持樂觀,近期估值趨於合理,建議投資人可趁機逢低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