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總是聽長輩說:「錢不要亂花、省著點用,多餘的錢可存到銀行,賺取利息錢。」隨著金融趨勢瞬息萬變,現在銀行定存利率大約1.1%左右,錢放銀行可能越放越薄。
且也有很多人不但存不了錢,反而是負債纍纍,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就是因為沒有正確的理財觀念及規劃,依現在的景氣環境來看,如果不趁年輕及早存錢,拒當「理財空心族」,就可能窮一輩子。
現在是「錢賺錢」的社會,沒有存錢等於沒有閒錢,沒有閒錢就無法賺大錢,因此,不要拿沒錢當藉口,如何讓上班族變有錢的方法,依照去做理財練習,沒錢也可以理出錢來了。
第一:檢視自身的財務情況:絕大多數的人每月在擔心材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中,迷迷糊糊的過日子,但切記不要認為平淡的日子就不會出現財務困境,很多突然面臨財務吃緊的家庭,往往就是沒有正確的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包括現階段資產與負債狀況、收入支出現金流量等狀況,才會做出錯誤的資產配置。
第二:做自己熟悉的投資:想要打好理財的基礎,首先要懂得在熟悉的領域下功夫,所以要設定目標,確立熟悉的目標後,考量投資成本是否可以負擔,風險是否太高,好高鶩遠、眼高手低,是年輕人理財的通病,如果不能好好在本業經營的人很難會有好的理財機會。
第三:要懂得量入為出:不可諱言地是有不少人把信用卡、現金卡當提款卡用,每月到了月底就成了「月光族」,賺多少、花多少。要有一定的規劃,有一個公式是:「收入-存款=支出」,每月開銷的金額最好能控制,利用控制預算和記帳的方式,長期下來就能累積財富。
第四:隨時吸蒐集理財資訊:想要在站穩理財的腳步,就要隨時吸收理財的資訊,不能人云亦云,靠「耳朵」投資聽明牌,尤其是現在的理財商品眾多,若是不了解就把錢撒下,有賺錢恐怕只是運氣,終究可能是一場空。
第五:進行適當的資產配置:進行資產配置是理財有成的不二法門,在進行資產配置時,一定要先從風險較低的標的物著手,然後再配置風險稍高的標的,股市及債市相關的投資也要兼容並蓄,國內、海外投資兼顧,把握這樣的原則才能安心的理財。
第六:設定人生理財目標。如果你希望40歲前能買一棟上千萬的房子,45歲可以存夠小孩500萬的教育基金,65歲可以存到1千萬退休。這些目標都是有時間性的,要先排列優先順序,逐一開始規劃。首先要畫出人生財富地圖,每個人的人生目標、個性、賺錢能力都不相同,為自己畫出專屬的座標圖,才能按部就班輕鬆達陣。
第七條:累積退休金從年輕開始。未來老年化社會的趨勢愈來愈明顯,這一代的青年數十年後恐怕都得靠自己養活自己,因此理財有一項重要的課題就是退休規劃。年輕就是本錢,累積退休金當然是愈早愈好,最好能從開立一個帳戶,以定期同額投資共同基金的方式來達到這個理財的目的,而這個帳戶就是「專款專用」,等到退休時才能動用,期間頂多是視基金表現做適度的更替。
回到退休金計畫,如果想在65 歲退休年齡時累積到3,000萬元的退休金,從40 歲開始只有25年的時間,是否還可行?現在讓透過《聰明的ETF投資法》作者雨果的一張表來試算,初始投資本金約150 萬元,預計每年固定再投入30萬元的資金,若能達到年化報酬率8%,則可以在25年後達到3,190萬元,剛好還能達到設定的3,000萬元的目標,數字請詳見表1-5。
年化報酬率8% 會不會太高估呢?前面提到利用被動指數型ETF 進行股債配置的投資方式,用歷史數據回推可以達到年化報酬率7%~10% 的水準,即使僅投資台灣50(0050),根據Money DJ 的統計指出,從台灣50(0050)成立以來到2021 年初的年化報酬率也有11%,若是從2008 年開始定期定額投入,到2018 年的年化報酬率也有10%,相信用8% 來推算不至於過度樂觀。
假設年化報酬率不如預期,只達到6% 的話,25年後的累積資產也可以來到2,200 萬元,若運氣好能有10% 的年化報酬率,25年後的資產甚至能累積到4,300萬元。雖然年化報酬率無法控制,但是我們能控制每年投入的本金、退休的年齡與退休後每年的生活花費,有了上述的圖表當基準,就可以調整自主控制的部分。了。
人總有許多圓夢的計劃,而這些夢想的實現往往要靠穩定的財務,因此,若是不懂得以上的理財守則,恐怕最後夢想也變「空想」,成了名符其實的「理財空心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