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俄烏戰爭之前,物價的加速上漲就已是一種全球現象,除了商品和服務價格普遍上漲外,包括薪資和產出價格也存在很大變化。富達國際亞洲多重資產投資管理主管Matthew Quaife表示,英美通膨率皆已處於數十年來的高點,歐洲通膨更創歷史新高。
加上俄烏戰事推升石油、天然氣、小麥及其他大宗商品價格,其他消費支出也連帶受到影響,預計消費物價將進一步上升。另外,DWS資產管理指出,Covid-19疫情和俄烏戰爭也突顯了一些過去較不顯著的風險和機遇,例如疫情封城期間收費公路或機場營運蒙受影響,或天然氣運輸與分配因戰爭面臨機遇。
通膨的影響有可能通過提高費率轉嫁給客戶。對於受監管的基礎設施,如水、電網或收費公路等,通常允許費率隨著通膨上升而提高。DWS資產管理認為,對抗通膨的關鍵,在於聚焦那些擁有商品與服務定價權,以及能有效控制勞動力成本的公司和行業。
根據富達國際2022年分析師調查結果,逾三分之二分析師預期今年的通膨率將較去年高,物價升幅主要由短期因素及全球經濟長期結構變化共同推動。其中,84%受訪的歐洲分析師預期,今年歐洲物價將冠居全球;76%受訪分析師則預期今年美國的物價亦將上升至更高水準。
相較之下,分析師對中國大陸的通膨預期最低,不到40%受訪分析師認為中國大陸物價將上升;分析師對亞太地區(中國大陸與日本除外)的通膨預期也偏低。
儘管中國大陸南方的製造業及科技中心深圳已解除防疫限制,但身為中國製造業及金融中心的上海則仍處封城狀態,再度喚醒投資人的風險意識,因為封城將加劇供應鏈問題,從而增加物價漲升壓力,助長停滯性通膨。
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衍生的衝擊,為多個已發展及新興經濟體的廣大家庭帶來生活成本增加的危機。部分國家收緊財政政策,將加劇擠壓消費者支出。富達分析師調查亦顯示,隨著西方經濟從疫後反彈以來的勞工短缺問題,不僅使企業成本上升,也造成消費者的消費支出上升。逾42%受訪分析師表示,大部分通膨壓力來自短期因素,但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使情況變得更為複雜,也使各地執政者更難應對物價升勢。
美國聯準會及其他主要央行面臨必需升息至足以抑制通膨的水準,但美國國債市場的走勢顯示,目前市場預期的升息步伐,可能會為美國或其他地區造成龐大的經濟衰退壓力,而經濟成長放緩的隱憂,對聯準會及某程度上對歐洲央行而言,可能會被迫放慢升息步伐,各地央行為在對抗通膨及保持經濟成長間取得平衡,反而促使停滯性通膨風險持續,反觀中國政府已表明將繼續調低利率,放鬆銀根以進一步刺激經濟,相對較低的通膨壓力,意味中國大陸將有更多空間專注於支持經濟成長,其他新興市場亦可望因此受惠。
Matthew Quaife表示,儘管市場前景看似不太樂觀,但富達相信投資人仍有機會分散及管控今年將面臨的下行風險,建議投資人尋求受停滯性通膨趨勢影響較小的投資領域。
DWS資產管理認為,電力相關產業是另一個體現贏家和輸家的例子。電力的供應通常是一個長期關係,並與通膨掛鈎,收入取決於所在地的監管制度。還有另一種模式是,商業發電廠在電力交易所出售能源,因此收入由市場條件決定。對於歐洲電力生產商來說,第二種模式在過去幾個月中更具吸引力,因為天然氣和電價都達到了頂峰。
富達投信表事,短期內對股票及債券等風險資產保持審慎看法,對債券採取防守性投資策略,相對看好投資級別債券,且基於預期中國大陸將推出更多寬鬆政策,因此偏好中國政府債。
至於其他新興市場,東協地區和印度市場可能具較高韌性。從趨勢主題投資的角度,投資人可留意歐盟進一步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以及促進網絡安全需求增加所衍生的潛在契機。外匯市場方面,基於市場對於升息的預期,較看好美元,而基於全球能源貿易中斷所帶來的下行風險,故看淡歐元。
長線而言,預期西方通膨將逐步見頂,使各地央行收緊貨幣政策的壓力可望獲得緩解。中國大陸前景雖為投資市場帶來樂觀的理由,但仍存潛在尾端風險(Tail Risks),因此依然抱持謹慎的投資態度,並傾向在短期內減持投資風險偏高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