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持續籠罩、烏俄戰爭爆發,加上升息等因素影響,使得上半年全球金融市場動盪。滙豐銀行預測,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將從2021年的5.8%放慢至2022年的3.4%及2023年的2.9%,預計全球能源衝擊及供應鏈挑戰將把2022年全球通膨率推高至7.5%,並於2023年放緩至5.1%。
針對2022下半年全球經濟趨勢,國泰世華銀行副總經理李鼎倫與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表示,由於通膨高位,全球主要央行加速升息步調,預期全球景氣將進一步走緩,加劇資金退潮下的股市動盪,但上半年過度悲觀的情緒,卻也提供短期股市較好的評價支撐。匯率方面,林啟超則認為,美元在利差優勢下上半年持續走升,但評估下半年再創高峰的機會不大;主要原因有二,除了市場幾乎已消化聯準會(Fed)到明年的升息預期外,同時歐元區有望在7月展開升息循環,將壓抑美元強勢格局。
經濟朝向硬著陸、軟著陸?通膨回落速度仍是關鍵
2022年初至今,民眾對經濟及市場最有感的兩件事,應是股市重挫及物價飆升。美股從高點一度大跌近兩成,台股也從萬八一度跌破萬六,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告,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更達3.39%,突破2%通膨警戒線,各項數據顯示資本市場充滿令人不安的不確定性。
范卓雲續指出,預料美國聯邦資金利率將從現水平再上升200個基點,到2023年3月升到2.75%至3%,預計債市進一步下跌的空間越來越有限,因為市場價格已反映的升息幅度已超出預期。
4月美國CPI數據顯示,3月通膨或從41年以來的高位緩慢升到頂峰。我們預計美國核心個人消費支出通膨將從4月的4.9%回落至2022年第四季的4.2%,2023年第四季進一步回落至2.8%,為2023年第一季美國升息周期的暫停鋪路。
國泰世華銀行投資研究團隊最新報告指出,上半年金融市場巨幅波動的肇因,主要關鍵在於聯準會加大、加快升息動作造成投資人擔憂借貸成本增加,連帶衝擊景氣,且原停留在股市的資金,也有動機轉移至利率較高的固定收益投資工具,甚至直接退出;其次,則是烏俄戰爭使原本就複雜的局勢更添變數。
聯準會升息步伐如此鷹派轉變,引發市場對「硬著陸」的憂慮逐漸增加。對此,林啟超表示,雖預期通膨趨勢將見頂緩降,但2023年底仍難回到舒適區,主要原因為:一、供給面需時間逐漸改善;二、結構面如房租、薪資、供應鏈調整等成本,未來一年趨勢偏上;三、需求面則面臨景氣趨緩壓力。在通膨疑慮未見削減下,導致利率升過頭不無可能,在貨幣政策遞延衝擊下,未來幾季景氣力道恐將都不會太強,經濟硬著陸的空間確實存在。
滙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亞洲區首席投資總監范卓雲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危機、俄烏戰爭和永續發展變革正在擾亂供應鏈、勞動市場、能源供應和基礎建設投資,這些結構性變化將導致全球政府投放龐大資金,最終將有助刺激經濟成長,但也將推高經營成本,導致通膨持續高於過去十年所見的水平。
市場面對多重結構衝擊,投資人必須適應全球新變局所帶來的挑戰,匯豐銀行預期,在全球經濟軟著陸和滯脹憂慮降溫的支持下,風險資產的投資前景將在2022年下半年逐步改善。
若做「衰退快篩」,可視「美國十年公債利率,小於三個月國庫券利率」為第一條線,預計最快將在今年第四季浮現。聯準會近日所談的Sahm Rule (莎姆法則),則可視為第二條線,若「美國失業率三個月移動平均,超越過去一年低點達0.5%」,幾可確定進入衰退。林啟超舉例,「如果美國這波失業率最低在3.4%~3.5%,之後若反轉向上升到3.9%-4%,大概就是『衰退快篩』呈現陽性了」。
即便依過往經驗,市場過度悲觀,引發股市大幅修正後往往會出現反彈行情,林啟超提醒,美中歐三大經濟體都漸走緩,企業盈餘仍有下修可能,加上貨幣政策緊縮的遞延衝擊及烏俄戰事短期難了,「千萬不可當作像一兩年前那樣披上無敵星星」,需具備與動盪共存的風險意識。
股市震盪造成好壞通殺時,對長線投資者,往往創造優質部位的布局時間及空間,加上下半年各國面對疫情更朝向解封,都有好好拼經濟的企圖,預期資本市場將比上半年和緩些。整體而言,總結三大建議供投資人參考:
股市部分:配置比重應低於過去兩年,避免重押單一產業,同時拉長投資時間。
債券部分:短年期債券利率若逾3%,可視為提供穩定現金流的良機,而長年期債券的利率風險較過去半年也大幅減輕。
匯市部分:雖美元強勢格局受到壓抑,但若美台利差擴大,且經濟下行風險提高臺科技股下修壓力,將壓縮新臺幣升值空間;建議可把握換匯甜蜜點布局美元資產。
范卓雲強調,估計市場對美國通膨及聯準會升息的預期將於下半年逐步緩和,加上中國的刺激經濟政策、亞洲央行的支持以及東協地區加快經濟重啟,有望支持亞洲股市估值重估,預期2022 年下半年亞洲股票及債券的投資前景將有所改善。
她也提出匯銀的四大投資趨勢之一 就是重塑亞洲未來,聚焦亞太區內能成功應對經濟困境、地緣政治風險及疫情挑戰的結構性赢家。在亞洲股市方面,維持看好東協市場,因為其經濟重啟的進展理想,且復甦前景強勁,對新加坡、泰國及印尼股票持偏高比重配置。
在北亞股市方面,對港股持偏高比重,因為其市場估值十分吸引人,加上香港經濟重啟的前景改善,對中國股市保持中性觀點,並期待經濟重啟進展得以進一步加快,而地緣政治挑戰及盈利不確定性能夠更趨明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