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自爆發COVID-19疫情,目前約有60萬兒童確診,雖然絕大多數兒童都是輕症,復原狀況良好,但也要小心極少數兒童併發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MIS-C)。
確診併發MIS-C 小心休克不輕忽
臺大醫院第一例MIS-C是位10歲的小朋友,在新冠病毒感染確診,一個月之後,開始發燒合併頸部淋巴結腫脹,眼睛浮腫,身上起疹子,有嘔吐和拉肚子症狀;在發燒3天之後情況惡化,至急診就醫,在急診發現有休克現象,緊急送至兒童加護病房治療。
第二位是6歲的男孩,確診約1個月後有發燒、出疹、淋巴結腫大的表現,也發生休克情形,因而進入加護病房照護;第三位是個2歲的妹妹,確診感染後3個星期,開始發高燒、頭痛、嘔吐和腹瀉,同時有結膜炎、淋巴結腫大、草莓舌。
新冠小兒須注意 康復的六周期間
MIS-C的診斷依據包含發炎指數如C-反應蛋白(CRP)及鐵蛋白(ferritin)升高、凝血異常如D-雙合蛋白(D-dimer)升高、及心臟衰竭指數如N端前腦利鈉胜肽(NT-pro-BNP)升高。
MIS-C是在感染新冠病毒後的2至6週可能會發生的併發症,通常發生於18歲以下兒童或青少年,尤其是6到12歲的青少年。美國2021年的研究發現MIS-C的發生率大約是每1萬名確診者會有3位,不同的人種有不同的發生率;非裔與西班牙裔發生率較高,亞洲裔次之。
藥物治療有解 提早就醫治療
MIS-C的治療主要是用免疫球蛋白合併類固醇。一開始無法排除嚴重細菌感染,也會使用廣效型的抗生素,如果有休克的表現,同時間會使用升壓劑,如治療反應不佳便會考慮加上免疫調節劑如tocilizumab或infliximab,後續也會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治療,如阿斯匹靈;之後病童的心臟、體能及心理追蹤和支持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