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位網友上網詢問部落客畢德歐夫,其提到,這兩天整理小孩保單,發現四年前買兩張各50萬的躉繳儲蓄險,利息居然只有1.85%,都被通膨吃光利息,網友提到已解約,想轉換改幫小孩買0050ETF。
大多數人都有買過儲蓄險的經驗,或者是長輩也有買過,很多人事後會覺得報酬率太低,可是冷靜想想,既然是儲蓄險,主要個功能就是「儲蓄」,既然是儲蓄,利率就是相對比銀行定存高一點,假設未來銀行利率升高,可能會覺得這保單不好,除非銀行利率走低。
事實上,大部分人對儲蓄險都有所錯覺,總覺得有保險又有儲蓄似乎很划算,對於這種定期可以領一點保費回來的商品特別喜愛,但很多人其實並不清楚自己到底買了怎麼樣的保險,因此對於儲蓄險存有以下迷思。
迷思一.比定存報酬率高一點而已
很多人把買儲蓄險當做定存概念,保險公司也很清楚,因此設計儲蓄險保單往往會比當時的銀行定存利息要高一點,但可能也就高那麼一點點而已,因此如果你希望可以提高預期收益、追求高報酬率,那比起儲蓄險可能有更適合
迷思二:儲蓄險規劃不可佔收入比超過10~15%
儲蓄險最首要的優點就是長期保本、穩定獲利。只要是長期投入的情況下,你的本金都不會受到虧損,而且也有穩定的獲利,並不會因為經濟局勢動盪而受到牽連,影響本金,但就單身族群保險規劃,蔡建議儲蓄險規劃不要超過收入佔比的10~15%,純風險的保險規劃則盡量規劃在收入佔比的10%以內,至於家庭規劃方面,純風險保障則不要超過收入15%。
迷思三.想買儲蓄險,得先確保這筆錢短時間用不到
總是想藉由儲蓄險來強迫自己存錢,但由於儲蓄險的投保期長,至少都要6年以上的時間,且期間內不能動用到這筆資金,若中途解約還要賠上本金,儲蓄險商品只要提早解約一定會造成損失,所以購買儲蓄險的資金,必須是自己確保能暫時不動到的「閒錢」。除此之外,你還得考慮如果碰上緊急狀況,身邊是否還有足夠的存款或保單能應付過來,避免發生還沒獲利前就先認賠的局面。
迷思四.需要支付相關行政等管理費用
繳費購買儲蓄險的當下,你投入的本金馬上就先縮水了,因為保險公司需要撥出一筆錢來支付他們營運的開銷,因此你投進去的錢要先分一筆所謂的「附加費用」出去,剩下的錢才會計入保險公司用來預備理賠的資金、你的保單價值準備金等等,所以如果你不能接受有人從你這賺走任何一塊錢的話,那可能須審慎評估一下。
迷思五.衡量並瞭解自己資金需求及理財目的
買儲蓄險應該先了解自己的資金需求以及投資目的,首先,例如這筆資金預計放多久?何時會用到這筆錢?是閒錢或是另有將來的用途?再者,這筆資金的理財目的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幾年後的購屋置產用?或是為了退休準備?或是領到的退休金存放?或是將來預備給子女的教育基金/留學/婚嫁用?還是為了出國所準備的資金?若是為了將來數年後要使用,目前確定幾年內都不會動用到的資金,或是閒錢就可以選擇流動性較低,但相對利率報酬率會較好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