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A:「我的女兒心臟從小就被說有破洞,之前都沒什麼不舒服,但是最近體檢好像心臟擴大了…」、B:「我最近爬樓梯愈來愈喘,覺得吸不到氣,有醫生說我瓣膜狹窄…」、C:「醫生說我心臟瓣膜繩子斷掉,可是我覺得沒有什麼不舒服耶,除了吃利尿劑很不方便之外,真的要手術嗎…」在心臟血管內科的診間裡,上述這些病人都接受過「心臟超音波」的檢查,但轉述超音波檢查結果尋求第二意見的同時,語氣中透露更多的是不安的心情與不知從何處襲來的恐懼。
心臟超音波傳統2D黑白灰階影像 病人難理解病況
新竹臺大分院心臟血管內科黃冠智醫師說明,心臟超音波因為沒有輻射、不需要常規注射顯影劑,是心臟醫學影像中最常被用來了解心臟腔室大小形態、收縮力、瓣膜開合功能的檢查。
然而,傳統2D的黑白灰階影像不容易使病人理解,一旦被告知心臟超音波有異常,病人往往就會「提心」吊膽好一陣子。加上2D超音波在解釋上往往摻雜著操作人員的主觀想法,因此病人也常常會有「換了一家醫院做,怎麼心臟超音波結果差這麼多」的感覺。
3D立體心臟超音波 看得見、才安心
黃冠智醫師說明,「破洞」、「繩子斷掉」、「狹窄」等,這些醫師平時用來溝通覺得稀鬆平常的詞彙,對病人來說卻是難以承受之重。由於無法想像自己的心臟有什麼缺損,再加上「不知道要如何被治療」的不確定感,如此一來造成的心理壓力往往十分巨大。
3D立體心臟超音波可以呈現跳動中的心臟結構,讓病人看得見、看得懂自己的病灶,也更方便醫師說明接下來的治療計畫,就好比是醫師拿著「客製化的專屬於自己的心臟模型」來解說自己的病情。
消除資訊不對等 醫病決策共享
然而心臟疾病事關重大,每一步決定都可能事關生死,病人往往無法獨自與醫師做出決定,常常需要徵詢家人朋友的意見。「這個3D影片可以用手機錄影下來喔,回去才方便和家人討論。」黃冠智醫師表示,這是他在病人需要做出重大決定的時候,最常跟病人說的一句話。
不論是接受外科開心手術或是使用導管的方式來治療心臟疾病,都必須考量到病人的身體承受度,因此病人當前的治療選擇,在未來是否會造成治療其他心臟疾病時的不方便,也必須納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