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路易莎、CAMA相繼調漲貴了5~10元,衛生紙售價漲幅也在5%至20%,回顧過去一年,從麥當勞、王品等大品牌,到飲料、清潔用品等民生必需品,無一不漲價,麥當勞日前也宣佈全面調漲,引起粉絲們一陣崩潰,而今最受歡迎的平價小吃茶葉蛋,19日全家便利商店也宣布,將自28日起每顆漲價3元,從每顆10元調漲到13元,,鼎王麻辣蛋則調整到20元,網友們聽聞噩耗崩潰不已,大呼10元銅板價能買到的食物越來越少了,而讓各行各業一起漲價背後原因就是 「通貨膨脹(inflation)」。
作家吳淡如在新書《人生實用商學院:富有是一種選擇》提到,或許疫情過後,失業率應該會逐漸降低,產業會慢慢復原,回到正常水準,但是通膨不會過去;因人類歷史上幾乎沒有物價忽然變低的狀況,除非一個國家的幣值大增值;因此她提到,要有長期面對通膨的準備,甚至風險會愈來愈大。
書中說,相信民眾已經開始感受到通膨對生活的影響,有開車的人,會發現油價已攀升許久;路邊攤和餐廳的食物也開始調高價格;就算不漲價,也會發現份量似乎變少了,這幾十年來已發現,手中100元的購買力已經縮小了許多,而未來同樣貨幣購買力的消失會更加明顯,透過數字會說話,包括油料費在內的交通與通訊類物價指數,在2021年物價成長超過5%。
根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台灣近10年的通貨膨脹率都沒超過 3%,平均的通貨膨脹率只有0.96%。台灣 2021 年的通貨膨脹率為1.98%,創下13年以來新高!而根據報告預估,台灣通膨壓力明顯低於全球,2022年與2023年通貨膨脹率預估值分別為3.1%與2.2%;但反觀台灣近十年經濟成長率大都大於通貨膨脹率,只要企業將經濟成長的獲利,反饋到員工薪資,那麼所謂的通貨膨脹,引發的物價上漲,就可和新資幅度相互平衡。
失業率,台灣今、明兩年預估都將維持在3.6%的持平水準。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21年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高達5萬5754元,但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僅4萬3211元,進一步來看,受僱者每月經常性薪資不到4萬元者,有914.6萬人,佔整體受僱者59%,未滿3萬元者有23%,也就是有36%落在3-4萬元,等於大部分的人都低於4萬元。
主計總處日前公布,前10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4339元,年增2.9%,為近20年來同期最大漲幅,但受今年前10月物價上漲3.04%影響,實質經常性薪資落入負成長,年減0.13%,為近6年同期首度負成長。
隨著疫情緩和,專家也認為目前通膨相對來說是健康的狀態,對於網友們的哀嚎,萬物皆漲就是薪水不漲,只怕通膨繼續下去會更慘,「高雄早餐店荷包蛋都要15元了,13元真佛心」、「遙想之前還有5元時期,再來6元8元10元」、「趁小7還有買50顆95折的優惠,先去下單了。」也有許多人見怪不怪,早已漲到無感,認為漲價很合理,畢竟人力和各種成本上漲是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