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服部110年的調查,台灣65歲以上老人將近393萬人,有失智症的人口就有30萬人,佔7.6%,也就是說,65歲以上的老人,幾乎每13人就有1人失智,而80歲以上的老人,每5人就有人1失智,年紀越大,罹患的機率越高。
失智症是腦部功能病變所引起的,是一種認知功能的退化,通常發失智症的原因,有下列三種:
1退化型失智症: 包括阿茲海默症、路易士體失智症、額顳葉失智症,這三類是腦部類澱粉蛋白不正常累積所造成的退化性疾病,阿茲海默症佔大多數,約60%。
2血管型失智症: 中風(出血或梗塞)引起的認知功能障礙。
3可逆型失智症: 通常伴隨著其他的疾病,如憂鬱症、低血糖、甲狀腺功能低下、缺乏維生素 B12 或葉酸、神經性梅毒、水腦等,只要疾病控制好轉,失智症也會跟著好轉。
以臨床診斷來說,構成失智症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認知功能下降,包含記憶、執行能力、方向感、學習新事物的能力等,二、要影響日常生活,這兩個條件同時存在,才叫做失智症。
另外,老化的健忘還是失智斷並不容易區別,最主要的判斷是,「有沒有影響日常生活」,如果是老化的健忘,一般生活比較沒有問題。
舉例來說,「紅色、快樂、腳踏車」三個詞請病人記下來,五分鐘之後再重複問一次,健忘的老人三個詞裡面可能講一個、二個,經過提示後,全部會想起來。
失智患者則不然,他會跟你說,「有嗎?你剛剛有跟我說這三個詞嗎?」他一整個忘記,而在日常生活中,約會常常爽約、新的事學不會、以前會做的事變得不會做、常常迷路,是比較常見失智症的徵兆。
失智症以年長者居多,隨著年齡增加,罹患的機率跟升高,但不代表年輕人不會罹患失智症,一般來說,年輕的失智症多半是腦部外傷,如車禍或運動撞擊腦部,導致認知功能受損所造成的失智現象。
臨床上,退化型的失智症無法根治,只能用藥物延緩退化的時間,目前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藥物多以膽鹼酶抑制劑及NMDA受體拮抗劑為主,如果患者伴有幻覺、幻想、憂鬱症等,則會加上抗精神病、抗憂鬱症的藥物。
平常要如何預防失智症 ? 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長胡朝榮提醒民眾做到這六件事:(1)適度運動,(2)良好的飲食─特別是地中海飲食,多吃穀物、蔬菜、水果、魚和雞肉、堅果、橄欖油或其他健康油品,(3)控制三高,(4)認知訓練─常常動腦筋,(5)充足的睡眠,(6)多參與社交活動,即可避免失智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