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月22日開始的農曆新年,對中國股市來說應該是一個好年。」DWS亞太區投資總監Sean Taylor提到中國經濟恢復了,這種情況應不會再次逆轉,即使春節過後新冠病例可能會大幅上升,經濟和企業盈利增長的前景比2022年好得多,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將首次迎來一波春節旅遊熱潮。
事實上,去年十一月開始,中國市場迎來一波積極反彈近20%,反映了市場對中國開放後的樂觀情緒,今年春節期間為動態清零的快速放鬆後的第一個長假,該期間的人流與消費數據也成為市場觀察中國居民消費力的重要樣本。
「我預計從2023年第二季甚至更早開始,經濟數據就會轉佳。」Taylor表示,只要中國的新冠疫情情況穩定下來,復甦就會加快。政府優先考慮2023年的增長,預計將通過刺激措施支持經濟,尤其是消費回升和服務業的復甦將推動成長。」例如,消費券將在5月前發放;中國政府也在推動投資,重點是擴大基礎設施和低碳經濟發展,並可能增加對太陽能和風能的投資。此外,城市化仍然是一個重要的驅動力,因為中國正在努力將其城鎮化率從目前的63%提高到80%。
但是,根據國際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統計,春節期間中國國內遊客人數已經恢復到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89 %,而旅遊相關的收入則只恢復至73%左右。觀察2020年疫情以來,伴隨著防疫政策變化以及相對應的假期消費數據,可以看到遊客人數都遠比消費力恢復的還要快,這側面反映了消費者信心不足,以及對於未來景氣看法還是相對保守。
高盛認為,現在評估中國是否全面行業與經濟的復甦還為時過早,即使中國開放後潛在消費力度大,但中國內部還是有其傷痕待解決,包含(1)年輕人的高失業率為結構性而非週期性現象、(2)房地產下行周期可能持續數年、(3)中國居民在疫情期間累積的超額儲蓄相對少,只佔了GDP的3%不到,居民信心不足的狀況下難以全面釋放。
美國疫情期間消費的快速復甦是建立在財政補貼的貢獻上,而中國疫情期間不存在大量財政補貼,因此居民消費復甦力道可能低於市場預期,根據摩根史丹利(Morgan Stanley)計算,中國疫情期間的居民存款快速上升其實是伴隨著其它金融資產增速的放緩,同時也有部分來自於房地產銷售的放緩(居民延遲購房),實際上超額儲蓄和可釋放的消費增量額度可能相對有限。
Taylor說,最近發佈的經濟數據建議,第二季中國經濟將出現V型反彈。」2022年第四季中國經濟增長為2.9%,遠勝市場預期。Taylor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成長將回升至5%。
股市表現將顯著改善。截至2023年1月19日,MSCI中國指數在今年上漲了約11%。股市自去年10月底見底後反彈,已收復50%漲幅。股市大幅上升,令人擔心其升勢是否過猛。Taylor預計:「股價仍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他說,中國股市已擺脫2021年2月以來的長期跌勢,但到目前為止,股市只收復了部分跌幅。
中國企業具有大約15%的收益增長和較低的風險溢價,應該能確保股市走高。企業估值具有吸引力,市盈率 (本益比) 為11.4倍,遠低於13倍的十年平均水平。
大拇哥投顧認為,市場對於中國開放的樂觀情緒需要謹慎看待,中國長期依賴房地產拉動經濟的模式已經不可持續,目前國內正在經歷經濟轉型的陣痛期,而長期中美科技競爭、製造業供應鏈的轉移不會改變,疊加歐美需求的下修都將成為今年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
Sean Taylor看好消費行業最有可能受惠於中國復常。經過三年疫情相關的停滯之後,被壓抑的消費需求強勁。防疫期間家庭的儲蓄大幅增加,現在是時候進行更多消費。Taylor預計就算疫情導致中國的經濟曲折不穩,但最壞情況或已過去。
他補充說,特別對於房地產行業、以及整體私營企業而言,政策支持也有利於成長。不過疫情危機前已經存在的挑戰仍然未得到解決。中國未來將繼續面對提高共同富裕水平、加強自給自足、房地產行業疲軟、地緣政治形勢嚴峻等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