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當我們和別人表示自己精神不好、提不起勁,對方不一定能理解,此時,就算去掛號看精神科醫生,也不一定能看出個所以然,因為在健保制度中,疾病都有一定的診斷標準,精神不佳要達到疾病診斷標準,還有很長的距離。
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醫師表示,此時民眾自己要知道如何救急,如同做菜時被刀割傷,被熱油燙到,知道該怎麼護理傷口,在精神層面也一樣,有不舒服,有受傷,可以試著先照顧自己,建議可以練習「3-3-5-1自我療癒步驟」。
3-3-5-1自我療癒步驟 先了解「自我覺知」
當你自己已經有點不太愉快、不太舒服了,這時要怎麼做才好呢?胡海國醫師建議,可以練習「3-3-5-1自我療癒步驟」,也就是3個自我覺知項目,3個自我救急方法,5個日常生活行動,加上1套每天生活習慣的精神健壯之道。
所謂的3個自我覺知項目指的是「警覺腦力已不足以應付當前內外在要求及壓力」、「瞭解自己的個性」、「瞭解自己生活環境的特性」。
胡海國醫師表示,首先要認識腦力不夠,再來就是要瞭解它很容易引起惡性循環,讓你越來越沒有信心,脾氣越來越不好,心情越來越不好,執著在意的事開始鑽牛角尖,越想越不對。
胡海國醫師指出,民眾自己要盡量避免惡性循環,以免惡化達到醫學診斷的疾病標準,在這段初期醞釀時期,民眾可以先停下來,暫時休息,瞭解自己的個性特質,是否易緊張,是否力求完美等,觀察、衡量生活環境中(包含職場、家庭等),對自己有利與不利的條件,可為與不可為之情境等,再進行自我療癒。
3個自我救急的方法 必要時應尋求協助
而關於自我救急的方法,胡海國醫師表示,首先要做的,就是「定靜操練,安定平靜自己」,運用簡單的呼吸引導技巧,先讓自己安定平靜下來,然後好好觀察自己的環境,了解是自己個性的問題?或外面環境有人特別針對?假如說沒有安定、平靜的心思,就不容易判斷並了解自我跟外界環境的互動與影響,因此想要釐清關係,需要自我覺知。
而第二要做的是「卸下壓力的重擔」,胡海國醫師提到,民眾如果覺知自己腦力負擔過重,壓力反應太強,感到不舒服,就得簡化生活,騰出一些休息、放鬆的時間,減少壓力之負荷。
最後,胡海國醫師提醒,必要時要找他人或專業人員幫忙協助,民眾在自我努力後仍無法化解壓力負荷過重的困擾時,就得請他人協助,不要硬撐。